《我和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作文
(一)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美文,它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其中。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它丰富了“我”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张蕾老师紧紧围绕“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这句话带领学生品悟文本。
本节课老师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多样指导学生恰到好处。课堂上有略读,有细读,有个人读,有集体读,有师生共读,有悟读,有品读,还有带着问题读,有小声读,有默读等等形式。学生在读中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在读中感悟到这是一个美丽、自由、充满爱和温暖的园子,在读中理解了祖父对萧红的疼爱和宽容,领悟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二)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似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
教学本课,闫学老师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着《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教学方法上,闫老师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第二自然段中着生感受作者用诗化的、平实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写法。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动态。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赏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语文课堂不能仅仅限于读懂内容、读出情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结尾如何开篇的,第二段一第数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但作者并没有把这两节作为开头和结尾。开篇写祖父,结尾写自己睡着了,都极富有诗意。
闫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让人叹服。她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走进名着《呼兰河传》,走进萧红的内心深处,走进文本的最深处……
(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让我对这个童话般的园子充满了向往,对作者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憧憬。更吸引我的,是祖父的慈爱,仁德,对“我”胡闹、任性的宽容,放飞“我”的天性,对“我”深深地爱。
祖父的园子是五彩缤纷,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种类繁多,五颜六色的昆虫,在园子里飞翔、蹦跳、嬉戏;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花花草草,泛着淡淡的幽香,争奇斗艳的开放;高大挺秀,粗壮坚强的大榆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活力四射。在这样美丽的园子中,跟着祖父四处转悠。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其实,“我”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胡闹。“我”拿着锄头的“头”铲地,不过是在地上乱钩一阵。“我”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草当做谷穗留着。
而“我”这样胡闹,祖父不但不责备我,还耐心地给“我”讲着谷穗和狗尾巴草 的区别。这让我感受到了祖父的仁爱,对作者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我”跟着祖父浇地,“我”拿水瓢用力气向天空扬去,便是下雨了。这体现出了孩子想象力丰富,敢于异想天开的天性。体现出作者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作者的眼中,太阳、大树、土墙、倭瓜、黄瓜、玉米、花、鸟、虫子、蝴蝶……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不由别人主张、摆设,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一切都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之所以在作者眼里,一切都是活力的,自由自在的,是因为自己过着这样随心所欲,不受拘束,无忧无虑,充满梦幻色彩的生活。
祖父的园子是色彩明丽的园子,自由的园子,快乐的园子, “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祖父的爱是暖融融的,像阳光一样的,那么温暖,柔和。作者在童话般的园子中度过童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活,在祖父浓浓的、暖暖的爱中成长,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
这个园子给了萧红无限的快乐,无限的留恋,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祖父给了萧红无限的疼爱,无限的关心,同时也带给了我无限的震撼,感动……
【《我和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2.祖父的园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