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小康”梦
爷爷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农民,我的爷爷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他却有一个“小康”梦。
追梦少年
过年时能够吃上饺子、穿上新衣服,过清明节时能够吃上鸡蛋,这是爷爷少年时的一个“小康梦”。爷爷出生在1946年。爷爷说那时候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和人民正是最贫穷的时候,农民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我又问爷爷:“农民的生活是什么的?那时候爷爷一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爷爷告诉我说,农民过的是那种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一年到头整日劳作,最后却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是那种没日没夜的种田,只是为了能挣够孩子学费的人,只是想让自己以及家里的所有人,一日三餐都能有饭吃;只是梦想着能有一个学校可以让他去读书、去上学,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梦想,当时的爷爷却未能实现。
人到中年
不知不觉爷爷人到中年,又随着爷爷三个子女的降生,爷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小康”梦。然而,这时候的爷爷对于自己的“小康”梦又有了一些改变:他想建一处新房子,让家人们能拥有一个冬暖夏凉舒适的居住环境;他想让自己的孩子都能有学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能够上大学。为了这些目标,为了自己的梦想,爷爷努力地奋斗着……。
起初,爷爷会把自己菜园里种的菜拿到集市上或马路边去卖,菜虽然卖的很便宜,但买菜的人却是极少的,大部分的人还是吃自己家里种的菜,有什么就吃什么,很少会去花钱买菜吃,除非家里来了客人。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了人们的脸颊,人们渐渐富起来了,爷爷卖菜的地方没有改变,但买菜的人越来越多了,菜的价格也比原来提高了不少,爷爷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因为这离爷爷的“小康”梦也越来越近了。
乐享晚年
转眼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近六十的爷爷,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他的大儿子—我的爸爸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姑姑和叔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打拼,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这些,已是儿孙满堂的爷爷看在眼里,更是喜在心里。还听爷爷说,现在国家对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也有了更好的政策,“新农合”可以帮农民负担一些医疗费用,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并且现在的农村老人每月都有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现在的爷爷,俨然已是一个生活富足、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老人了,以前的茅草土屋已变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几十年前“有啥吃啥”,现在已是“吃啥有啥”;从以前的出门步行“转换”到了汽车时代;爷爷还学会了享受生活,比以前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以前爷爷心里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也都实现了。
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建立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从而也实现了爷爷多年来一直在执着追求的梦想。
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从开国大典到改革开放再到香港回归;从点点暗香到全力绽放,从申奥成功到世博成功召开,从面临危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其说是爷爷的“小康”之梦,不如说这是一代人的“梦”,是我古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