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住自己的舌头高一记叙文800字

时间:2021-08-31

  英国作家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本森在一家乡村农户小住,晚间,几个人在一起聚会。在座的有一位老将军,他曾参加过镇压1857年至1858年的印度起义,当时他是一名中尉。谈论起这次战争,老将军侃侃而谈,并且怪论迭出。他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的存在,固执地喋喋不休地讲着,一直讲到无人再理会他。在座的还有一位老绅士,老将军大放厥词的过程中,老绅士坐着,两只手指尖对压在一起,时不时冲人微笑,冲人点头。静默无聊的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老将军讪讪离去。这时,老绅士走近本森,说:“这位可怜的老将军偏听偏信得厉害啊!我不便开口说什么,可我对这个话题知道不少事,因为我当时是战事大臣的私人秘书。”很显然,老绅士对于这次战争也许知道得更多,但他并不想去和老将军争论什么,他只是做了一个静默的倾听者。

  对于老将军和老绅士,作家本森极其赞赏后者。他说:“这就是一种正确的态度。我认为,一位具有绅士风度的哲学家本该如此。”本森是在讲一个“年长者”的故事,作为年长者,对于一场无聊的争论,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很显然,本森很反对那种强词夺理的无聊争论,更不喜欢争强好胜、显摆自己的人。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公共场所,在聚会上,甚至在酒桌上,为了一个话题,甚至是一个很无聊的话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目的,无非是证明某个问题的正确性。或许真的是为了一个“真理”,这倒值得一争;但更多的情况,恐怕就是为了战胜别人,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以满足一时的虚荣心。在一次酒会上,我曾亲历过一次争论。两位主席(一位为画协主席,另一位为摄影协会主席)都已60多岁,在酒席上,他们争论起了“革命”一词的源出。一人说“革命”一词出自佛经,另一人说“革命”一词出自《左传》,其实两人都持之无据,只是凭想当然发表见解。他们吵嚷不休,终至面红耳赤,一桌不欢。这样的争论有意义吗?“革命”一词出自哪儿,查一下相关资料就知道了。两个人争执不下,到底还是为了面子,为了证明自己的学问比别人高,为了那一点点虚荣心。

  如此的争论,既浪费了自己的力气、精神,又伤了朋友间的和气,更谈不上对社会有何贡献,何益之有?年轻人尚且可谅解,毕竟年轻气盛,毕竟喜欢争强好胜,毕竟学养不足,沉不住气,事事想出人头地。而年长者就是大不该的。人年龄渐长,增长的不仅仅是年龄,还有生活阅历,还有人生修养。如暮秋红叶,成熟的色彩中,多的是一份沉静,一份淡定,一份与世俗渐行渐远的达观和超脱。别再在“冲突”和“对立”中彰显自己,学会在静默的倾听中表达自己的宽容。对于各种各样的“热闹”、竞争、喧哗,“最好的方法是甘愿做一个和蔼而兴致不减的旁观者,并且随时准备着为他们鼓掌”。

  当你不可避免地遇到那些喜欢争论的人的时候,你不妨学一下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我的宽容看重品质,受不了外在的显摆。我见了喋喋不休的人,作张作致的人,轻蔑傲视的人,依然躲避唯恐不及;但是如若他们的陪伴实在回避不了,我至少学会了捆住自己的舌头。”

  是的,捆住自己的舌头。躲避无聊的人,无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