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追慕先贤征文作文「精选」
先贤,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是追慕先贤征文作文,快来围观吧。
虽然咱们交大是以理工科为基础的“皇家沙坡村职业技术学院”,但在我交历史上,也涌现了不少国学大师,其中唐文治校长就是其中极为杰出的一位。相信大家对唐文治校长并不陌生。我交文治书院,文治路,茹经堂等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东花园还有唐文治校长的塑像。那么本文就来说说这位国学先贤的生平。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清同治四年 (1865 年) 十月十六日生于江苏太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和开创工学的先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起出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大学)监督(校长),任期长达14年。图1(见左)为唐文治校长肖像。
唐文治16岁时入太仓州学,后师从理学家王紫翔,18岁时中举人。21岁入读江阴南菁书院,师从黄以周、王先谦等名家。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壬辰科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任户部江西司主事。
唐文治校长其后还担任过总理衙门章京,外务部榷算司主事。1902年春,葡萄牙乘修订十年前旧约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把澳门附近的大孤、小孤等岛划入租界范围的无理要求,在外务部任职的唐文治起草照会予以拒绝。同年5月,唐文治以三等参赞衔随镇国将军载振赴英参加英国新君爱德华七世的加晚礼。去英之后,又出访比、法、美、日等国。
一系列的出国经历,使他对日本和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的了解,深知中国积贫积弱的缘故,这也是他形成“尚实”办学思想,停办商科,转向工科的流觞。
唐文治校长既是交大工科的.创始人,在其任职期间,他又提出“中西并重”的学生培养模式,极其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于此同时,针对当时“科举即废,而举贡生员知名目不变”的情况,大胆上书,提出“务实业为鹄的”的倡导,极力避免本校学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旧式思维的影响。
可能在大家眼中,这样一位推崇新教育模式的校长,必定与国学无多大的干系...然而,历史却不是如想象中那样。不同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矛盾思维,在大力推进现代科学的同时,唐文治校长首创“道德教育”,提出“修身治天下之纲要悉皆于经中”,每周日都在学校大礼堂设立国文课,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向广大学生宣扬修身之道,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此期间,交大的办学成果受到广泛赞誉,涌现了一大批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科研成果。
除此之外,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唐文治校长还独创了一种诗词吟诵方式,后人将其称为“唐调”。“唐调”是唐文治的读书方法,传自清代桐城派。唐调吟诵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吟诵调,也是唯一有音频存世的吟诵调,唐文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曾在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录制有吟诵胶木唱片十张。
这是唐文治校长吟诵的《谷风》(《诗经·邶风》的篇名),因为其所运用的语言为吴语(江南一带所使用的方言),内容比较难懂,我们就稍微感受这一种较为独特的艺术吧。
后来“五四运动”爆发,在“打倒孔家店”的偏激口号中,许多唐文治的得意门生都走到了他的反面,甚至砸烂了校内的孔子排位。在这种情况下,又因为自身罹患眼疾,唐文治校长便以“目疾日深,学风不靖”为由,辞去职务,改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解放后改名为“中国文学院”)的校长。建国后,已过耄耋之年的唐文治校长还多次为国学教育而奔走,会见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实在令人敬佩!
方若(1869~1955),字药雨,浙江定海人,寄居天津。富收藏,尤好古泉。画工石溪,古朴浑厚。曾任知府,永定河委员,北洋大学堂教授,《国闻报》主笔。方若曾因抨击清慈禧太后弊政,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同遭同缉,避于日本领事官,继尔出走日本,后幸赖朝廷有力者周旋而得免,遂回国创办《日日新报》于天津,并开设利津房地产公司等,天津沦陷时期,曾出任天津治安维持会筹备委员兼伪高级地方法院院长等职。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金石考据之学逐渐兴起,其时泉家辈出,著述如林,古钱学研究盛极一时。著名学者如初尚龄,戴熙,李佐贤,立喜海,鲍康等辈,对后代影响颇深。方若集钱之初,时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值前辈名家藏钱散出,少有人问津之际,遂大肆收罗传世名品,珍罕古钱,盖以新出北魏“天兴”金钱,宋大礼银等而成当代巨富。旋既与杭州钱币收藏家张叔驯,重庆钱币大收藏家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谚语:“北方,南张,西蜀罗”,名噪泉坛,蜚声海内外。
方若平生爱好金石书画,尤喜古钱,嗜古成癖,自喻不贫于古,故晚号“古币富翁”。每有公余闲暇之时,考究历代铸钱之源,验证百家圜化之说,对古钱大小,质地,色泽,版别,纹饰,轻重,文字,伪劣,无不悉心研究。前代金石学家,钱币学家向有秘不示人之积习,成为钱币学研究的一大障碍。但方若不为事习所染,既无门户偏见,又不垄断资料,每获有新钱,既拓赠诸友,已传古为乐。所著书稿待印者盈柜,就中巨如:《古货菁华》,《旧雨楼古货全稿》,《古货今说》,《古金银谱》等,皆足补前谱之遗缺,所著《言钱别录》、《言钱补录》两书于民国十七年(1928)相继刊行。其书一扫前谱凌乱芜杂之弊。凡所列之论说,多有前人未发现者,尤以考订“永安一百”、“永安一千”等五代钱,博得国内外钱币学界的赞同。
方若《方家长物》一书,以原钱墨拓入书编之,内收王莽六泉十布,挈刀,金错刀等三十六品。该书成书较早,据闻当时仅印二十余册,历经沧桑,鲜见传本。所著《药雨古化杂咏》一书,钱币界推崇备至。是书系名拓工谭某手拓,从数万枚古钱藏品中汇集珍稀品百枚入书,其上始东周至于清,上下二千余年。所选之钱皆精绝之品,原拓墨色均亭,纤细毕现,仅成四十余册分赠同好,海王村贾人争购之,一日而尽,展转增值,册至百金。是书每钱各配七言绝句一首吟咏,可谓珠联璧合之佳作。如《东周》“西周见后复东周,两地圜金一日收,互证布文可断自,荒唐太古说从头”《临安府钱牌》“临安行用省钱文,南渡军兴济困时,准百自书一三五,却因误二谱传疑”。从中可见方若采古人论说,在钱币上有独特见解,堪称古钱学佳作。
方若藏钱既丰,目光锐利,然其间赝鼎亦不少,时郑家相,张炯伯在天津,曾指出《药雨古化杂咏》一书中,“宁字布和宝字布,两布制作恶劣,文字粗率,不合战国之物,虽铜色尚旧,亦属后铸”。但毕竟瑕不掩瑜,不会因为某些不足而影响了这部书的价值。
方若善画,尝卖画赈贫三十年,世人只知钱币学家之方若,而不知由议叙通判累迁知府之方城也。方若画法取张僧鲧,画笔摹范华原,嗣得北苑观瀑图及敦煌所出之唐画,画益与时趋相远亦。曾著有《校碑随笔》,《设画录》,《访印随笔》,《墓志类聚》,《印萃》,《陶文》,《续古玉汇考》,《药雨丛刻》等著作,尤以《校碑随笔》一书,海内外鉴赏家推崇为空前之作。
方若除收藏古钱外,所集古器物颇丰,如商小臣等,皆为稀世之珍。丁巳八月,洪水为患,水退鱼跃于堂,遂自题其堂曰:“来鱼堂”,戊午改建更名为“旧雨楼”。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方若将所藏全部古钱转让给陈仁涛,对此,人颇非议,旋既悔之,无奈之下再事收罗,不数年复有规模且多异品。
方若旧藏钱币解放前夕由陈仁涛携至香港,五十年代国家以重金收回,交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这批国宝才幸免遭流散海外。
【关于追慕先贤征文作文「精选」】相关文章:
1.追慕先贤征文
5.追慕先贤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