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除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等,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需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的源头分流处理。
垃圾分类处置
工业垃圾:重点是对我县服装行业的废弃布角料、造纸企业的废纸渣等容易混入生活垃圾的工业垃圾进行分类分流。
农业垃圾:重点是农村环境整治中产生的各类农业废弃物,农村生产中产生的如包心菜叶、毛豆杆、茭白壳等农业废弃物,以及农村河道保洁中产生的水葫芦、绿萍、水草等水生植物的处理,通过堆肥、沼气厌氧发酵等模式处理,杜绝农业垃圾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建筑和装修垃圾:装修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混凝土、砖块、粉刷层等;第二类是各类木制品及边角料、废料等;第三类是除以上二类外的垃圾。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推进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农贸市场和水果经营主体的垃圾:对其产生的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由各镇(街道)集中进行机械处置或堆肥处理。
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要分类清运、分类处置。
推行光盘行动,点合适的餐量,打包吃剩的饭菜;
推行手帕行动,不用或少用餐巾纸;
推行减塑行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推行环保行为,少用一次性纸制品和塑料制品等。
广大农户绿色生产,把能够自然循环的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天然消化。
现在一些农村垃圾处理并没有实现“无害化”的目标。比如,有的地方修建了一些小型垃圾焚烧炉,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二恶英;有些地方比较偏远,垃圾运输距离长,运输成本较高,采用的“简易填埋”或者“露天焚烧”模式更是不得已而为之,其污染程度较小型焚烧炉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三种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在实际中运用饱受诟病,并没有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的核心工作应该放在‘分类减量’上,只有‘分类减量’才能降低农村垃圾的运输成本。”戴海蓉认为,现在一些农村采用的垃圾分类方法都很笼统,甚至出现很多错误,常见分类方法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可焚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塑料桶、宣传画册,但很多农村群众还是一头雾水,根本搞不清楚究竟应该怎么分,没有达到科学分类和减量的效果。戴海蓉表示,要真正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必须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资源回收系统制定分类细则,配备专门的收运工具,建立分类存储设施,对收运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发动专业人员引导农民。总之,垃圾分类的方法要科学,可操作性要强,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
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以后还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戴海蓉建议,可以根据人口、路网分布情况,划定一定面积的处理区域,建立区域卫生填埋场或者焚烧发电厂。另外,在城乡壁垒已逐渐打破的基础上,垃圾处理不应再有城乡差别,必须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道路。
【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减量征文600字「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