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琐事,耽误了些时间,在此,需要特别声明的是—耽误了放学的时间。所以,朋友们也三三两两地散去了,循着家的方向,散去了,无人与我同行。
在偌大的空荡荡的教室里,连鲁莽的风闯进窗子时粗重的呼吸也显得格外的清楚,甚至,有时向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一样的突兀。于是胡乱地把一摞摞课本硬生生地塞进书包里,然后背着胀鼓的书包,笨拙的下楼了。好像走廊也是无人办的寂静。
后来,又狂奔着下了楼梯,然后摇摇晃晃地出了校门,总算有了点生机——
卖麻辣串的小摊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满了一群学生模样的人,活像一棵硕大的卷心菜,一层层的带有弧度的叶片在风中翕动着,中心还升腾起一股股浓浓的白烟,有些呛鼻,细细打量一番,往日与我同行的小林竟不在其中。看来,今天,走得的确有些晚。不过,小贩们的生意还未退潮。
独自步行,行色匆匆,似似乎我与这周围说说笑笑的气氛、慢节奏慢频率的生活,格格不入。于是渐行渐缓。意料之外的是,这一缓,却缓出了韵味,更缓出了无人问津的、变幻多姿的美——
步履放缓了,可孑然一身,不做些小动作,总觉得不太自然。于是,时而俯首,时而看天。时而左顾,时而右盼。就这一瞥,恰好看见了某颗星星殷勤地探出闪烁的小脑袋来。一颦一蹙,就像是在朝我传来遥远的呼唤,感谢我对它的重视和欣赏,以至于更加竭力地迸射出光芒,仿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也许是我自作多情,但我依旧为自己天真无邪的想法而沾沾自喜。再看看孤立在街头的路灯,对地面来说,它很高,高不可攀;而对天来说,它很矮,矮的无法看见。不过似乎他从未在乎过别人的观点。没有鸟儿在他身上筑巢,无所谓;至于尘埃在上面驻足并且随遇而安,但他视若不见。他只会机械的或者说是本能地照亮一片空间。连旁边的树们也沾了“光”。一半明亮一半晦暗。像是达芬奇细腻的笔法,将对光的捕捉与运用发挥到了人间极致。只不过,这似乎更加温暖更加明亮。那黄晕的光,在黯淡中执着,一端通向未知与幽深,不食人间烟火:另一端通向地面,似与我同乐。看见它与夜空相吻,可明明又隔了很远。那光好温暖,温暖的让我的眼睛出现了错觉。我想,他也许原本在天上的琼楼玉宇中闪烁,不知被哪位仙子无意抛向了人间。她的美,为什么以前我从未发觉。
我依旧独自步行,在来来往往的车辆与熙熙攘攘的人群间穿行,倏忽,又见一片枯叶在夜幕将和的夜空中打着旋儿;一会儿,又望见,西边又添了星辉几点。总之一切属于我的生活的美,都是无比新奇,新奇的让我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以前从未注意。
之后,我好像一直步行回家,O@的脚步声一点点向家的方向靠拢。再回首,似乎那教室里无礼的风儿也冒失得可爱,更何况在路上呢?
夏去秋来,万物换装,岁月无情,青春难葆。傍晚,一阵微风吹来,一片树叶脱离了大树的怀抱,缓缓飘落,它在空中张望着、翻滚着,最终它回到了大地,回到那片生它养它的土地,它虽然满身写满了沧桑,但是仍然十分欣喜,因为——它,回家了。
神木上的叶子,青了又落,天空中的月亮,却缺了又圆。今天的天空挂的是一轮皎洁的圆月。这时候应该是万家团聚的时刻,我却是有家难归的游子,孤独地徘徊在海边,深情地凝望着北方的家乡。近处一片朦胧,远处一片昏暗,我看不到亲人的笑脸,我听不到妈妈的呼唤。我知道海的那一边有我至亲至爱的妈妈,还有我的哥哥姐姐和父老乡亲。我想回家,我想妈妈。
妈妈呀!我的命运好苦啊!1622年,践踏我的荷兰殖民者被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1945年,日本侵略者又被妈妈打败;1949年,国民党头目蒋介石掠走了我,从那时到现在,我离开了家乡的日子,算起来有近五个世纪,在度日如年的漫漫长夜里,我受尽了凌辱,可我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我只有一个心愿——我一定要回家。想着六位哥哥打破了枷锁,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中,享受着无边的幸福,得到妈妈的爱抚,享受家的温馨,受到父老乡亲关爱……我羡慕极了,我也做梦也想回家,寻找回家的感觉。
曾几时在梦中,我变成一只小鸟,试图飞越海峡,无论风多大,浪多大,我都勇往直前,可是大雾弥漫,我迷失了方向。
曾几时在梦中,我变成一只小鱼,想努力横穿海峡,尽管路途遥远,我回家的信念始终不变。我历尽艰辛,渡过了汹涌的海峡,啃到了家乡芳香的泥土,喝到了妈妈甘甜的乳汁,可看不到妈妈迷人的面庞。
曾几时在梦中,我回到了家乡,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父老乡亲都热烈欢迎我,雄壮的国歌在耳边奏响,五彩的烟花在蓝天绽放,我淹没在乡亲的热情中,我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
我一次次在梦中回家,一次次从梦中笑醒,又一次次惆怅失落。我依然是一个有家难归的游子。我想回家,我想妈妈。
月亮偏西了,孤独包围了我,我好寂寞。我站在沙滩上,海风阵阵,那是我想回家的冲动;浪涛声声,那是我挣扎的呐喊,那是妈妈焦急的呼唤。我躺在沙滩上,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涛撼海岸,海水飞溅,落到我的嘴里,苦涩的,我知道这是我想家的泪,就连沙滩上每一粒沙子都是我计算回家的日子丢下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回家,我想妈妈。
夜更深了,我从沙滩上站起来,海风吹干了我的泪水。海浪声声,似乎也在述说我漂泊的不幸。借着月光,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掏出笔记本写下几行: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妈妈的怀抱。如果真的有一天,我永远回不了家,那么,虽我身体惨遭蹂躏,可我的血脉里流动的是中华的血浆,我的身体永远属于妈妈,我的心脏永远与妈妈的心一起跳动,因为我是妈妈的骨肉啊!
——儿子台湾亲笔”
东方泛白了,朝霞渐渐泛红了。我知道新的一天终于来了,我踏着霞光回家。
父母住在哪,那就是我们的家,哪里就是我们永远的驿站。纵便我们浪迹天涯,心也都永远走不出那个家,而且父母也会站在家门口,对我们翘首以盼。
常回家看看,来保持这份亲情,这一份任何物质也代替不了的爱;常回家看看,来延续人间这份无止境而又伟大的爱。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既不缺钱又不少居的八旬老翁走上法庭告自己的子女。原因是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住在老屋里倍感孤独,要求法院判决子女经常回家看望自己。现在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子女常常做不到“常回家看看”。孤独的老人只有渴望等待子女的体贴与关照。
常回家看看其实家里并不需要你做什么。家中有个孩子,父母就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有了一个他们所谓的知己。他们就会感到心情舒畅,乐中因为有了我们。父母的万般爱心就都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常回家看看,其实也不需要你花多少钱。中秋节一盒月饼;重阳节几块糕点;或双休日偶尔带上几瓶小酒,几个小菜。回家跟父母小坐在他们身边陪他们聊聊天。这一点对我们来说绝对不是负担,反而会让你觉得心中会一种幸福在洋溢。
常回家看看,其实也不需要你花费许多的时间。中午吃饭、晚上下班,你骑自行车“弯一趟”,来回用不了几分钟。可就是这一弯,既温暖了父母、也坦然了自己。也正是这地久天长的“弯一趟”,惹得父母楼上楼下、街坊邻居都对你羡慕不已。常回家看看,一份真情会赢得父母更多的关爱。常回家家看看,点滴孝心也教会子女做人的道理。你可能会想到:你也要为人母,你也要有那么一天;但你也可能不会想到。常回家看看,最终受益的将会是你自己。
人生需要关怀,人人需要爱。对朋友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常回家看看”就是一份关爱,更是一种修养,一种爱孝敬老人的美德。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为什么红遍全中国,因为它唱出所有人的心声。你还会唱吗?
常回家看看吧!让我们年迈的父母时刻感受我们的赤子情怀…感受我们的爱意吧!
回家的感觉,对很多人来说是单一的,那是幸福,那是天堂,那是避风的海港.然而我呢?对于回家的感觉总在变化,就像天空的云彩,变化莫测,时美时恶。
很小的时候,家对我来说是张床,困了,累了就想回家.回家可以在床上睡觉.那时的家就像母鸡翅膀下的世界.我只会在需要的时候想起它。
再长大一点,父母成了家的代名词,因此家也变得喜怒无常.在我记忆中,父母是经常吵架的.回家意味着我要去面对家带给我的眼泪.于是即使累了,困了,我还是不想回家.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弄着小石子,摸着家的墙壁,绕着家走了一圈又一圈.我一直在摸索着家的宁静时刻.那时的回家,带给我的是种眼泪的苦涩.人总是在自己烦恼时,认为自己身边的人或是事都比自己幸福,自己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于是那时我会羡慕蚂蚁,羡慕蟑螂,甚至是老鼠,惟独我厌恶这个家.是它让我成了天下最不幸的人。
后来,我上学了.家成了我背后的风景,然而我的眼睛大多只能看到前方大海的时涨时落.家里的电闪雷鸣也及不上大海的一阵海浪来得让我难受,甚至瞬间的窒息.于是,我又会想起家里的床,家里香喷喷的米饭.回首,望望家的方向,有时也成了奢侈.当可以回家时,我会觉得又喜又忧.毕竟,这刻的回家代表着另一段离家的开始.因此,当要离家时,我又会觉得又忧又喜。
出门在外,家成了口袋里的手机,通过手机,我可以听到妈妈的唠叨,可以听到家里的电视在响,弟弟在和爸爸说话.打电话,便也成了我的回家的方式,虽不能亲身体会,也算身临其境。
有一次,一群大雁从我头顶的那片天飞过.起先,我想到了秋天,然后,又觉得有点苦涩.秋天到了,大雁只能选择他乡的陌生.等到了春天,大雁是否还能够回来.即使回来了,是否会是另一番的物是人非之景呢?我迷茫了,想起<;<;边城>;>;里的最后一句话:可能他明天就回来,也可能他永远也不回来了。
回家吧,那是天底下最纯粹的地方;回家吧,那是自己真正渴望拥有和渴望自己归来的地方;回家吧,那是生你养你甚至给你最后一抹泥土安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