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消极作文的根在于心理。只有真正关注学生作文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效根治学生作文的消极情绪。“望、闻、问、切”四步疗法能找准学生写作消极心理的病脉,遏制不良心绪的蔓延,为学生积极写作保驾护航。
关键词: 作文 消极心理 疗法
毋庸置疑,在今天的语文课堂, “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究其原因,错综复杂,笔者不能一一尽述,但归根到一点,就是我们(教师)还没有能够进入对于教育对象本身(学生)的认真研究,进入心理研究的最高层次。我们把教育对象(学生即人)给漠视了,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症结!这里笔者仅就学生消极写作的心理疗法稍作探讨。
“心病还须心药医”,既然是心理疾病,自然该用心理疗法。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借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姑称之为“四步疗法”,把把作文心理的病脉。
望(观疾),观察病态,查找病因。
纵观整个写作课堂,教师布置完作文题,学生的反应不尽相同,屏息凝神者有之,抓耳挠腮者有之,左顾右盼者有之。半堂课下来,有的寥寥几语,有的索性偃旗息鼓,问之,则曰:不能写、写不了。眉宇之间自有一番“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架势,令人为之语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写作课堂屡见不鲜,到底教师命题失当,还是学生自身缺陷,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曾言:“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叶老的话除了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要求外,还告诉我们教师在命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
学生消极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无非这样几种:
(1)写作动机不纯。为了完成作业,不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为了考试能得高分而获表扬,乃至为将来升重点中学谋个好出路等等。这些动机倒也无可厚非,却严重阻碍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
(2)写作自信不够。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有些学生平时生活积累太少,文字感悟能力低下,久而久之造成一种畏难情绪,打击了写作的积极性。
(3)写作兴趣不浓。学生不想写甚至不能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写作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没能调动学生的生活、思想、爱好、习惯等,两者缺乏共振,造成学生作文兴趣低下、无话可写的局面。
这儿既有内因(学生的学),也有外因(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学生作文畏难情绪、懒惰情绪的滋生蔓延。
闻(听疾),倾听民意,传递心声。
在传统的写作课堂里,常常只听到教师的讲解和评论,却忽略了学生对写作的看法和意见。笔者认为这颇为不妥,医生看病,除了看病历,还得问病情,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后,再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在写作课堂中,也应开辟这样一道程序,倾听民意,传递心声。一次写作课,笔者布置一篇《我要自由》的命题作文,惊奇地发现,两个班百多位学生,除去寥寥几位没有当堂完成任务,其他学生都远超平时的纪录。不仅如此,有的学生思如泉涌,下笔有神,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打从记事开始,我的生活就黯淡如灰,我的人生就空泛乏味。它既不像贝多芬演奏的《悲怆》,音符低沉婉转的流淌,也不似凡高描绘的《向日葵》,骄傲地伴着太阳绽放。我是一只禁锢在囚笼的小鸟,折断了双翅。……那轰轰烈烈,策马奔腾,对酒当歌的日子是多么美妙。我不甘平凡,我要让平静的生命湖水涟漪重重,我不要再一个人坐在墙角,独自舔着名叫禁锢的伤口;我要做森林中的树叶,浩浩荡荡、悲悲壮壮地向季节告别,我不要做垂暮的老者安安静静地躺进泥土……多么美妙的词汇,多么富有激情的宣言。于是我在讲评课上,让学生们谈写作感言。一下子课堂就炸开了锅:
甲:我妈双休日让我补课,我平时学习已经挺累,本想回家休息一下,谁想……还不如不放假。我就像一只笼中鸟,从此失去了自由。
乙:昨天我自习课违反纪律,老师罚我抄书,一千遍啊,我得花整整一星期的课外活动时间呀,我的心都碎了。
丙:那天拿着试卷回家,就差了那么几分没能达到我爸提出的要求,假日旅游被取消了。
……
原来,在学生的心中,竟然可以隐藏着这么多秘密,他们固然学识经验不够丰富,但绝不影响他们对这个世界新奇而富有创意的见解,他们也需要一个自由而开放的空间去放飞自己的理想。刹那间我明白了: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找不到感情的宣泄口。一旦两者产生共鸣,写作也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你看,如果不是倾听,又哪来这神光一闪呢!
问(问疾),询问病况,交流意见。
在作文教学中,还经常会碰到那些趣味索然、思想不专的学生。这时候,放缓坡度,注意保护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重要。一次写作课,笔者发现一位学生不仅不专心写作,还在偷偷地给女孩子写情书,情急之下一把夺过并大声斥骂了一顿。等我冷静下来再去看时,发现平时不善写作的这位学生,这份情书却写得词通句畅、热情洋溢。于是我仔细找他谈话,得知这位学生暗地里喜欢那女孩子已经好久了,这次是鼓足信心才提笔写信。我一听内心释然,青春期的学生做出这样的事情,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于是我耐心地做他思想工作,并就自己当时的态度向他诚挚的道歉。又赞扬他这份情书写得好,有真情实感。我还将这份情书作为优秀作文在班里进行评讲,这一做法既保护了那位学生的自尊,又使他重新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从此喜欢上了作文。显然,只要询问适当,引导得法,学生失去的兴趣也是可以恢复的。
这种交流当然不仅仅限于个体交流,还可以结对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才会打开心扉,这时候教育的机会也就会遍地开花。
切(除疾),切除病瘤,消除病根。
学生消极作文心理固然多样,但关键还是要对症下药,下一剂良药。根据笔者经验,总结出这样几种有效地除疾方法:
1、懂得存“米”,重视读写结合。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涓涓细流汇成长江大河,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教材所编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种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无异于把一对孪生姐妹活活拆散,那是在活活糟蹋语文教材。当然读的范围不仅限于教材,还应把视角伸向四面八方,广泛地读,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广开蜜源,吸取丰富的素材营养。此外,还应让学生多和自然接触,多参与社会实践,投身于多彩的世界,在读好“有字之书”的同时,多读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这对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感和良好的气质,增长智慧和才干,是十分重要的。至于写作,有了积累也就有了底气,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学会烧“米”,锻炼写作技巧
经常看到教师布置作文前,把整个命题分析得很透彻,唯恐学生不能懂、不会写;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情形,教师什么也不作提示,学生自由写作。笔者认为两者均有偏失,前者提示过多,限制思维;后者看似自由,却打击自信。作文指导应恰到好处,留有余地,才能激发写作的兴趣。这里所谓的指导,不仅仅指写作上的技巧指导,更主要的是培养一种写作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取材聚事的能力等。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里,看到的、听到的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为什么还是有相当多学生大叹没有材料可写,那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所致。因此,培养一定的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对于消除写作的不良心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定向定标,树立写作信心
所谓定向定标,是指心理活动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作文训练缺少目标性、序列性是语文作文教学的通病,方向不明确,训练盲目性、随意性,往往是学生厌恶作文、逃避作文的重要原因。因此,拟定具体的训练目标、安排相应的训练步骤、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通过一步一步努力,让其收获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当然对于学生,不仅仅只有鼓励,还必须让他们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从而培养他们乐观进取的坚强意志及抗挫能力,树立写好作文的坚定信心。
综上所述,把好学生作文消极心理的病脉,找到切合学生心理的良方。才能从根源上消除隐患,从此学生可以自由地驰骋在作文的天地,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名篇》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1
2、《心理与教育研究法》 董奇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7
3、《中学生作文学》 高志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