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观察日记范文合集十篇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蜗牛观察日记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蔓(小蜗牛的名字)来到这个新家已经三天了,我也换了好几种新鲜的菜叶,可它一点东西都没吃,这是为什么呢?
我马上上网进行了查询,终于知道了其中原因,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小蔓确实已经冬眠了。蜗牛对于太冷、太热、太干燥的环境都不能适应,所以会有冬眠。每到秋天时,它们便会找寻树根下的洞穴作为休眠的场所,然后用一层混有石灰的黏膜把贝壳的开口封起来,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护身体躯体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这层硬膜泛称上隔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时,任何水分都很难经此而散失,这对蜗牛来说非常重要,一等到冬季,所有的蜗牛便都已酣畅的熟睡。我再看了看小蔓的开口,果然又被封住了,所以没有吃东西的举动。
我还是不要打搅小蔓了,让它安安心心的休息吧!
我的家里有两只可爱的蜗牛,大的叫蛋糕,小的叫牛奶。
蜗牛是软体动物,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大的,一对小的。大触角上有一对小黑点,那是它的眼睛。嘴像八爪鱼的吸盘,身上还背着一个螺旋形的房子。它平时用腹足爬行。蜗牛平时爱吃:生菜、菜瓜、洋白菜、大白菜等各种绿色蔬菜。
两只蜗牛经常在一起打斗,大蜗牛用触角顶小蜗牛的触角,小蜗牛也不甘示弱的顶回去。当两个触角碰到一起的时候,又都快速的缩到头里。就这样,它们的战斗就开始了。有时候,小蜗牛爬到大蜗牛的壳上,大蜗牛带着它环游世界。平时,它们还和我捉迷藏呢,让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它们。原来它们俩躲在菜叶的下面说悄悄话呢!
这两个小伙伴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情,但是它们的感情却越来越好。有了它们的陪伴,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10月3日 晴 星期天
找寻蜗牛
一大早,我和妈妈小区的绿化带寻找蜗牛。可是我们俩苦苦搜寻了大半个小时,连只蜗牛的影子也没见着。“十一长假到了,蜗牛是不是也放长假,去世博会了!”我愤愤地说,“我得把老爸叫来。”我们仨最后协商决定去公园找找。
来到沿江公园,我们找了个比较潮湿的开着谈紫色花儿的一个花坛。老爸一声令下,我们就埋头苦干起来。不一会儿,就听见老妈兴奋地喊起来:“快看!我我找到了一只蜗牛!”虽然这只蜗牛很小,就如一颗苹果籽。但是很可爱。赤褐色的壳儿下面,一个软软的小身子蜷缩着,不时还会探出两根笔直的触角四处张望一下。没过多久,第二只,第三只。。。。。都落入我们魔掌之中。猜猜,我们捉到了几只?通过我们努力,五只大小不一,可爱又不幸的蜗牛,被我们捉了回来。
观察蜗牛
回到家,我把它们放在书桌上。蜗牛开始缓缓地爬行。它的头一伸一缩,把沉重的壳远远地落在后面。等它的身子长得像一根蹦蹦作响的橡皮筋时,使劲地将后面的硬壳一拉,身子一下子就来到了前面。在它的身后留下了像鼻涕似的粘液。
我想养一只小蜗牛,做我的好朋友。于是,我和妈妈一起去找蜗牛。我们找遍了每片叶子,每一个花盆,每一个灌木丛,都没有见到小蜗牛的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小蜗牛喜欢潮湿的天气,要到雨后才会出来。等啊,等啊,我们终于等到了一个雨天。雨一停,我和妈妈欣喜万分地冲进花园,在一片叶子后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
我小心翼翼地把小蜗牛捧回家,放在一个透明的罐子里,给它一片卷心菜叶子,还加了一点点水。每天,我都会给小蜗牛清理菜叶,大便,还清洗罐子,我要给小蜗牛一个干净清爽的生活环境。
一只小蜗牛,只要每天给它清理大便和“房间”,给它一片菜叶和一点点水,它就会快乐地生活,每天爬高每天成长!一只小小的蜗牛,竟然可以带给我这么多惊喜和快乐!
晚上妈妈做饭洗菜的时候,发现菜叶里有一只小蜗牛,妈妈拿着小蜗牛,小蜗牛在她手中不停地儒动,我找了一个塑料瓶,把小蜗牛放进去,然后放了一些水和菜叶子,我在瓶盖上扎了几个眼,这样小蜗牛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小蜗牛的家也就弄好了。我写作业边观察它的动向,小蜗牛也许想出来,一直往上爬,但看见菜叶它又忍不住停下来,两个长长的触角,一会儿伸出来,一会儿缩回去,还有两个触角短短的,不仔细观察就看不出来。小蜗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想起一首歌《蜗牛与黄鹂鸟》,对着它我小声地唱给它听,希望它能明白这首歌。
小蜗牛真小,背着那重重的壳,能爬的很远也可真了不起,虽然它很慢,但是它不懈地努力,最终爬到它要去的地方。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见了几只蜗牛。我便观察起它们来了。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触角。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它的背上背着一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成圆圈的花纹印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它没有可以活蹦乱跳的脚,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让所有蜗牛比一场爬行赛,距离只有两格瓷砖格子。蜗牛刚开始方向感都还可以。可是过了一会儿,蜗牛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前进,有一只蜗牛往左爬行,一不小心,它掉到台阶下去了。我连忙跑下去,心里在为它担心:它会死掉吗?等我到了台阶边,我看到它淘气地贴在台阶的边沿上。我慢慢把它们拾起来,装进了瓶子里,放入小水池里。天色不早了,我们一起睡觉去了。
XX年9月3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我又来观察蜗牛了,蜗牛已经渐渐长大了。上次我看见它的时候它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现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组织它们进行爬行赛。我想看看它们长大了,速度有没有变快?我观察了很久,感觉它们的速度还是那么慢。我想蜗牛可能饥饿过度跑不快。于是我拿来了充足的食物——菜叶和面包屑,蜗牛爬得慢吃东西的速度也很慢,过了好久食物才有所减少。好容易等它们吃饱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蜗牛是长大了,但是速度却没变快。
观察身边的东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如果不信你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
小蜗牛只在是潮潮的雨天才会出现,他总是默默地爬到路边,静静地欣赏雨景!
小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走起来慢悠悠的,它在自己走过的路上,留下了一条白色的线条。就像是告诉它的妈妈自己的去向,要知道一只淘气的小蜗牛被严厉的妈妈轻易的找到,那淘气的小蜗牛,可就无路可逃喽,只能被妈妈逮个正着!
小蜗牛之所以会在雨天出来,是因为它要生活在非常潮湿的地方,否则会被晒死的!但是,他怎么会在夏天这么热的地方生活呢?我为了查找原因,来到烈日下,发现了一只只小蜗牛藏在草丛深处,正在顽皮地嬉戏,见我这个大巨人一来,它们受了惊,放下玩具赶紧缩进壳里。他们的壳很坚硬,因此,那是他们最舒适,最温暖的家!躲在那里什么也不怕!但是,房子也很重呀!它如果跑到大马路中间,那可就完蛋了!有一辆汽车,甚至是儿童滑板车,都可以把它压得粉碎!
观察小蜗牛太开心了!他们可真神奇!把自己的房子背在背上,不知辛苦地向前爬去!
今天,刚下完雨,我到楼下院子里透透气,突然看见地上有几只蜗牛在那散步呢!我突然想起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蜗牛一般都是在下完雨后才会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我出自于好奇,就蹲下来观察。蜗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背上背着一个浅棕色圆壳,壳上有一圈圈螺旋形的花纹,它慢悠悠地爬行着,我发现蜗牛的身体上好像没有骨头,身体很柔软,全身滑滑的、湿漉漉的,头部有一对细细的“天线”,那就是它的触角,触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黑黑的,圆圆的。用来寻找食物;蜗牛脖子旁边还有两个较短的触角,触角上还有两个小气空呢!那是它的鼻子,能闻到很远的食物。这个小气孔很难被人发现,蜗牛用气孔呼吸,它的触角可以伸缩,用手轻轻摸一下,小蜗牛会马上把身体缩进它的壳里,他那柔软的身体,不一会儿,就全部缩进坚硬的壳里了。这时我发现它很像一只海螺。
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层透明的粘液,回到家后我就急忙问爸爸粘液是从哪儿出来的?爸爸告诉我说蜗牛为了保持平衡,就会从尾部分泌出粘液来的,蜗牛顺着粘液可以让爬行速度更快。
蜗牛真是有趣,我喜欢观察蜗牛!
雨过天晴,我在后花园的墙角,捉了一只蜗牛,我把它放到一个盒子里,准备拿回家去好好地观察蜗牛。
蜗牛有一个螺旋形的背壳,身上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小房子”;有一双长长的触角,顶端是两只眼;它的身体软软的,是一伸一缩的;观察了那么久,我还没发现嘴巴呢?我拿了放大镜看到了一个小洞,那就是蜗牛的嘴巴吧!蜗牛没有牙齿,怎么吃东西,我拿了《儿童百科全书》原来蜗牛里面有25600颗牙齿。
下午放学后,我在写作业,我忍不住想看小蜗牛,于是我来到阳台,发现蜗牛在爬行,它爬行的时候慢吞吞的,一伸一缩。我用手把它拿回去,蜗牛把身体缩进去,等感觉安全了,再慢慢地探出小脑袋,继续再爬过去。到了晚上,我把叶子放在桌子上,给蜗牛当“晚餐”,我看了小蜗牛很久,可它就是不吃。 我又生气又失望,愤愤地离开了。过了10多分钟,我又去看,我发现小蜗牛已经吃了一半了。
我喜欢小蜗牛,长大以后,我还要继续观察小蜗牛。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天空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在枝头欢蹦乱跳,有的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好看极了。可是我喜欢的还是我家里那只调皮的小蜗牛,我和它简直就像亲密无间的伙伴呢!
小蜗牛背着一个半透明的“大房子”,在小树叶下懒洋洋、慢吞吞地蠕动,它有一双又细又长的触角,还有一个小的看不见的小嘴巴,据说在放大镜下它那张小巧玲珑的嘴巴里有成千上万、密密麻麻的牙齿呢,它的身体黏糊糊的,看起来像长期没有洗澡啊。
我在书上看到说蜗牛碰到盐就会脱水而死,我很好奇,于是我把盐水洒在青菜上给它吃,看到蜗牛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了,过了一会儿,蜗牛果真“不见了”,我认真查看了蜗牛房子,原来蜗牛身体已经缩小在“大房子”里再也出不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上网查了才明白,原来蜗牛是软体动物,有盐存在时,外界的渗透压很高,会使蜗牛失水,最后慢慢变小而死亡。我再也不敢给小蜗牛盐水喝了。
我喜欢小蜗牛。
【小蜗牛观察日记范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3.小蜗牛的观察日记
4.小蜗牛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