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语堂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1

  最近读过了《林语堂散文选集》这本书,感受颇深。

  本书以一种新的风格来撰写文章,读者在一字一句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作者林语堂的幽默和观点独特等特点,他常常就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来谈论,从而得出一个全新的观点。

  在《论买东西》这篇文章中,作者便以自然、流畅的语言,带领着读者来重新认识我们熟悉的“买东西”这件简单的事情,文中作者就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子来谈:本是不想买东西,只在门外看看,却因为一时感情冲动,总是看而不去买也实在尴尬,便由停足观看改为跨进店门,这种事情在我们身上也确实很多,本来只是去逛超市,散散步,舒畅一下心情,却往往做上一笔“小交易”,带一大捆东西回家,这也实在难免。

  而接下来作者又写了“见人下菜碟”这种近代社会人们的通病,又让人联想回味一番,也为下文做了一个简单巧妙的铺垫,最后作者写到了“孩子”,便巧妙地将文章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孩子的眼睛、心灵是最纯洁的,没有阴险与虚伪,“人之初,性本善”,只有与小孩子做交易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到高兴,而这也正是买东西的本质与艺术。

  卖家高兴,买家也同样高兴,我想真正能做到的,现在恐怕也只有只有小孩子了吧,就像作者在文中最后一句提到的“心不必明,性不必见,只看看小孩子好了。

  读过这本书,我认为写好一篇文章其实只需用朴素的语言记录自己内心对某个事物的的真实感受或某种看法,就像小孩子的心灵一样干净、纯洁,这便足以让读者产生共鸣,读懂你想表达的心意,这便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了。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2

  林语堂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写的散文包含着许多哲理。

  就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林语堂散文集》。

  书里许多文章中的精辟话语使我受益匪浅。

  令我最难忘的还是《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一文。

  《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认为人类的快乐是享受。

  人的一生就是给自己制造最大的快乐。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林语堂不愧是语言大师,一语惊醒梦中人。

  人的一生,无论是干什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

  我认为快乐分为两种:一是享受,二是工作。

  享受中的快乐是很普遍的,它能给人轻松,使人避开烦恼,比如坐在草坪上野餐、睡觉等等。

  工作中的快乐只有少数人才拥有,他们一般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成功地把生活与快乐结合在一起。

  比如画家,他们不象大多数人一样把工作看成是一种累赘。

  他们的作品既可以为他们创造画画的乐趣,又可以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

  这种职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他们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但只有“苦尽”才能“甘来”,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所回报。

  光阴似箭,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只有好好把握住时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朋友,“一寸光阴一寸金”,请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人生的基础,将来你才会收获更大的快乐!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3

  《林语堂散文》读起来叫人爱不释手,轻松幽默的话语紧紧吸引着我,常常一人放声大笑,笑过之后一阵轻松。

  我想,如果人们常读这样的文章,精神状态一定会很健康而能从容面对生活。

  林先生明明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却说“论理莽原社诸先生既非正人君子又非当代名流,当然有与我合作之可能。

  林先生幽默、机智,“道理渗透是幽默,性灵解脱有文章”,随手摘录部分,“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

  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么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确确被我们混过去了。

  一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普普通通,平平实实的语言包含着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文章来了解林先生,他说自己是:“行尊孔、孟,思从老、庄。

  说文学反映人生,来了一段比喻:“比方照相,有人为照相而照相,有人是为饭碗而照相。

  为照相而照相是素人,是真得照相之趣,为饭碗而照相,是照相家,是照他人老婆的相来养自己的老婆。

  “军阀不来骂文人,早有文人自相骂。

  文人不敢骂武人,所以自相骂以出气,这与向来ss骂ss,因为不敢骂嫖客一样道理。

  现在的学者最要紧的就是他们的脸孔,倘是他们从三层楼滚到楼底下,翻起来时,头一样想到是拿起手镜照一照看他的假胡须还在乎?金牙齿没掉么?雪花膏未涂污乎?至于骨头折断与否,似在其次。

  学者只知道尊严,因为要尊严,所以有时骨头不能不折断。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4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文化的大学者,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积淀。今晚读完了他的散文集,深切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幽默。开篇的第一篇文章讲“杀人记”,用一种冷幽默的笔触讽刺了官样文章的食之无味和社交礼节中的冗余。

  在他的散文当中,唯一一个我不赞成的观点就是对于女性和子女的认识。林语堂先生在文中写道:“一个人在政治上、文学上或艺术上完成了伟业,其报酬只不过是智能上几声轻微的欢笑而已,可是一个人看见自己的孩子长成起来,其报酬是极真实的,不是言语所可以表达的。”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如他在其他的散文里写了物质和精神能给人相近的满足感,不要分出高下,那么家庭和事业也应该是如此。杨丽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舞蹈,为了保持舞姿的优美,她甚至不能自已独立完成洗脸、吃饭这些简单的工作,更放弃了生育儿女的机会,可谁又能否认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当她谈起自己的选择,也总是无怨无悔。如今他已经是接近60岁的人了,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如果她要后悔,让有太多的机会反悔,恐怕早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她能力排众议,在艺术的道路上行走到今天,正说明她不曾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据说斯宾塞在逝世的前几天,曾经望着自己的哲学著作想道,如果他有一个孙儿,岂不更好。暂且不论这个观点的真假,即使这是真的',那就说明繁衍后代一定比事业更重要么?其实未必,那条没有被选择的路,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诱惑着我们,因为人生当中总有太多不能两全的事情,而我们回顾的时候也无法避免去设想那个没有完成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林语堂还说:“成功的男女伶人摆脱了舞台生活,可是成功或不成功的母亲可有放弃过母性的生活的!那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君不见“弃婴堂”当中声声啼哭,放弃自己母亲身份的女子并不少见。就在前些日子,甚至还发生了这样耸人听闻的事情——年轻夫妻把亲生的婴儿亲手从楼上扔下,想要摔死孩子。

  或许是年代改变了,又或者即使是大师,也有自己没有顾及到的角落吧,林语堂先生歌颂生育和母性,这便是唯一一处我不能同意的地方了。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5

  在林语堂的闲谈散文中,我们读到了自我,从他的漫不经心,语而不论和厚实平易的闲谈中,我们看到很高的知识文化含量、超越的观念、过人的智慧以及较为恬淡的心境、闲情逸致的浓浓的生活趣味,融成了林语堂闲谈散文的整体风貌。

  林语堂为文一生,独尊“闲谈体”,一个“闲”字标榜了它的情调,一个“谈”字表明了它与读者的关系,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另外两类文体即启蒙式与自语式鼎足而立。林语堂也许算不上特别伟大,但他在百年文学史上独具一格,而独特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不可重复本身就有一种永久的生命力。

  林语堂的闲谈散文内容丰富,识见卓著、极见灵气,才气横流、心态平正、语言优美,如一桌满汉全席可令人尽情欣赏和品味。越是到了人生的中年和晚年,这种文体越是受到欢迎,因为它包含了人生成熟的智慧,那是看透一切表面的浮华,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之后,产生的一种自信、雍容、平淡和宁静的心情。在这方面,林语堂圆熟的闲谈散文会给人教益良多,也会令人终生受益的。

  最后,笔者引用美国波士顿西门斯学院图书馆学专家安德森对林语堂有一段这样的赞词作结:“他一身融汇了东西的智慧。只要将他的著作读上数页,谁也会觉得与高人雅士相接,智者之言,亲切有味。其思想合理中节,谦虚而宽容,开朗而友善,热情而明智。其风度,其气质,古之仁人,不能过也。其写作著述,机智而优美,巧慧而闲适,不论涉及人生哪方面,莫不如此。于人生则因林见树,由大识小,辨别重轻,洞悉本末。若寻一词足以形容林氏,只有‘学养”一词。若谓文化人中之龙凤,林氏当之无愧也。”

  笔者很清楚、很明白,用自己局限去读林语堂闲谈散文的丰富,很难“论”出他的千姿百态。仅仅想从“我”的冰山一角,道出一点寒,读出千万个林语堂中的“我”那独有的一个。

  读是体验,感是收获,思是触动,悟才是智慧的果子。用感性去读,用理性去感,用智慧去悟,想必这样读林语堂才会通达,也应该是最闲适不过的。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1.林语堂的超功利选择作文

2.走近林语堂小学作文

3.林语堂经典抒情散文

4.林语堂的经典语录

5.关于林语堂的作文素材

6.林语堂撕证名人故事

7.林语堂的超功利选择名人故事

8.《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精选3篇)

9.朱自清散文读后感(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