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山山水水寄托着我们的情,美丽的天堂是我们的家。yuwenmi小编整理了杭州西湖美景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不久前,我随妈妈去了杭州,有幸领略了西湖美景。
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主要形成于南宋时期,面积六十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五点六八平方公里。
西湖有十景最为著名,具体说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曲院风荷、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双峰插云、断桥残雪。分别描绘了一年四季的风光,不论你何时到西湖,都会欣赏到美不胜收的景致。正所谓: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风雪各有情致。
西湖的水,很清、很纯,碧波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泛着粼粼的波光,各种游船、龙舟、橹船载着游人在水面缓缓前行,三潭矗立湖心,留下秀丽的倒影,甭提有多美了,难怪苏东坡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新版一元人民币也以它作为背景图案。
西湖的周围,绿树成荫,垂柳的枝条轻拂水面,欣赏着自己婀娜的身影,再远处,是秀气的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雷峰塔和六和塔互相遥望……
杭州西湖真不愧是祖国山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果你到那里,一定会为那美景所惊叹,所倾倒,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我的家乡是杭州,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城市,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旅游胜地。
杭州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柳浪闻莺、灵隐寺、雷峰塔,西湖……。,但最美丽的要数西湖了。雷峰塔和宝石塔矗立在西湖两边的青山上,像两个卫士似的守护着西湖。到了春天,在湖岸边,一排排柳树直立着,有些弯着腰,柳枝垂到水面,像正在照镜子的小女孩,那样美丽;柳树周边的野花多不胜数,真是美不胜收啊。牡丹花争奇斗艳,一朵朵张开笑脸,仿佛我就是那朵牡丹。野花也不甘示弱,虽然它没有牡丹那么迷人的笑脸,可是它的色彩明丽,形态各异,像彩虹那么美丽。
夏天,西湖的荷花真美啊,美得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好像在迎接四方游客。小蜻蜒在又大又绿的荷叶上休息,在它们眼里荷叶好像是一个个蜻蜒停机坪呢!
西湖的四季都很美: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满池荷花;秋天的金色世界;冬天立在湖旁的雪人``````
你看西湖美不美?西湖天蓝,草绿,水清!这就是我的家乡杭州!
美丽的杭州,她玲珑而娇小,有山有水绿树浓荫,她细腻温婉,处处都让人感到是那么的亲切。湖不大,却是碧波荡漾,仿佛在诉说着脉脉温情;山不高,时而烟雾缭绕若即若离,但始终不离不弃地怀抱着西子;桥不长、亭不大,却总是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令人会心一笑。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一个小小的城市每年竟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呢!
数千年来,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多少人为之倾倒。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映日;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断桥残雪。苏东坡守杭时,曾吟诗赞美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东坡巧妙地把西湖比作了美人——西施,也更加突出了西湖的柔美动人。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后来因为王母娘娘派出天兵天将,要把明珠抢走,在争斗过程中,明珠不慎降落到民间,明珠变成了波光涟涟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永远守着西湖。
西湖区近几年的变化,更让杭州增光添色。下面就说说我从小居住的西湖区文二路吧!听长辈告诉我,大概在几年前,这儿并没有那么多的房子,而大多是农田和空地,十分的荒凉。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大抵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当我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学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别频繁的在这一带走动。记忆中,那时候的路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条条小小的弄堂罢了。
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下雨时就糟了,在这里走一趟,就得沾上满脚的泥巴。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文二路完全变了一个样,它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正在展现她的魅力。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翻新,马路变宽了,汽车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路两旁成片绿色覆盖着大道两旁,雄伟的高楼大厦林立在道路两边,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商店的橱窗摆放着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商品……一片繁荣的景色。
不仅仅是文二路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杭州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湖区整治后的各条街道体现出了不同的个性。文二路精致休闲生活之街,教工路是赋有书院文化的人文街区,学院路是休闲恬静的绿色住宅街区,文一路是江南水乡特色的绿色人文之街,文三路是人文科技生活之街,个性鲜明。看到这一切,怎能不叫我们惊叹?再看那引人注目往来穿梭的橘红色的自行车!前些年可是没有的,这是今年市政特别为方便市民特意为人们准备的提供短期租赁交通工具,它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这辆车的最高使用权。即方便又快捷,看!政府为人民想得多周到啊!
【杭州西湖美景的作文2017】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