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阳台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瓷缸,那是外公搬家时仅保留的几个老物件之一。深褐色外表下印着一排排规则有序的图案,不均匀的釉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深深浅浅图案中的沟壑记录了家的“成长与变迁”。
外公说,那是我们家的水缸、米缸、储物缸……
外公年轻时有自来水的家庭已是很了不起,但供水不稳定,水缸就是家家必备。外公的母亲是个持家女子,每每都把自来水龙头留那么一小滴水不关紧,她莫名的以为那样水缸的水就永远都用不完。夏天总有三三俩俩的茄子漂在水面上,茄子的紫,水缸的深幽,配上那久久才有的“滴咚”声,似乎把那炎炎的夏日都赶跑了。在妈妈的记忆里,她常常窝在水缸的小角落里“蹭凉”,伴着那“滴咚、滴咚”的水滴声在那睡着。
妈妈刚上小学时,瓷缸也跟着外公他们搬了新家。自来水已经完全普及了,水缸就退居为米缸。因为外公的工作的关系,米缸总能有大把的存粮,深褐色的内胆,配上雪白的大米,到现在外公描述起来,脸上还有那“满足”的笑容。米缸里的米从纯手工打磨、大小不一、夹杂星点谷粒,到老式机器打磨大小整齐,再到先进机器打磨、抛光,变得越发的透亮、芳香。妈妈和舅舅小时候常因为偷拿米缸的米去做沙袋,没少被外公“修理”,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粒粒皆辛苦”!
妈妈小学快毕业时,米缸里存储的已是各类饼干、蜜饯、糖果。从来寡淡的瓷缸中,也开始有斑斓的色彩,光滑的釉面印衬着“五颜六色”的包装,就像人们的味蕾一样丰富了起来。于是这个瓷缸就变成妈妈和舅舅的最爱,尝一小块饼干、品一个蜜饯,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谁知都没逃出外公的法眼。
瓷缸品过清水的甘甜,尝过大米的芳香,存着万物的“多彩”;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变迁。这是外公那一代的记忆,从没有,到有;从有,到更多;从更多,到没想到……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发展和飞跃等着他见证,更多更多的辉煌和腾飞等着他去记录!
这就是“品味瓷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