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馄饨
我想,大概没有什么小吃有馄饨那么普及和名称多样了。馄饨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广西一带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馄饨。
内容差不多,形式却有些差别。福建的馄饨注重鲜,加虾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时候总是被喜欢吃馄饨的母亲支出去买馄饨,买来买去,也就买出经验来了。知道街头的那家馄饨味太浓,吃完后就要赶紧灌开水;而街尾的那家馄饨味道尚好,就是只见皮不见肉;最好的是穿过几条街的那家“野”店,说它野,是因为时开时不开的,好像全凭主人兴趣。这家的馄饨量足味最地道,每只馄饨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隐若现,再配上几粒葱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莲。福建的馄饨一般都很节俭,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点再往馄饨皮上一翻,一只馄饨就完成了,往往一盘肉泥可以对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馄饨。吃馄饨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们可以不计较得失,慢悠悠地翘起兰花指,用小调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馄饨往樱桃小口里送。所以,较之其他小吃,福建馄饨更显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馄饨则个性鲜明,阳刚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没有汤,第二大特色是辣得过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调研,特地拜访“抄手”,谁知端上来的是几只干巴巴的结结实实的饺子状馄饨,上面还浇了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仗着本人吃辣还有一些功底,挣扎着把这碗“抄手”给吞了。结果,除了辣,我已经不记得它还有没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带,馄饨是最常见的小吃,这里的馄饨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大馄饨里馅比较多,有鲜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饺子那样皮厚馅足,江南人总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样干脆利落地做出饺子风格,他们总要保持馄饨的传统,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变。江南大馄饨是放大了的小馄饨,样子象修女的帽子,汤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饱的感觉。作文
正宗的江南小馄饨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讲究,贴着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纹,真正是薄如蝉翳。肉要精瘦的,处理得细腻无渣,烧好后的馄饨,皮子晶莹舒展,“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象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这时候的注意力就不会在吃上了。不过,这样的小馄饨现在已经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经缺少了这份精致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满街都是的大众小馄饨,简单一裹,完事,连皮也不擀了,买现成的。
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思念馄饨(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齿。北方同学很不以为然,说,那有什么好吃的?清汤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饺子实在。
篇二:馄饨
馄饨,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却是我的最爱。喜欢吃馄饨的我自然也会做馄饨。
馄饨的吃法也非常简单:将馄饨放进碗里,倒一点醋,麻油,也可以放一些辣酱。再用筷子搅拌一下,只见白白的馄饨团团包围了。闻一闻,顿时口水直流三千尺。咬一口,皮软软的,透着一点醋的酸味。馄饨馅又鲜又嫩,闭上眼睛好像身体很轻盈,腾云驾雾一般。如果放了辣酱的话,更加美味,在冬天里吃这样的美味再好不过了。
馄饨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把蔬菜和肉剁碎,记住,要七分瘦肉,两分油肉,一分蔬菜,然后把皮放在手掌心,把馅放在皮的中间,包起来的过程非常象折纸工,再用手捏一下,一个馄饨就包好了。馄饨也可以用其它的材料来做。
如果大家也喜欢吃馄饨的话,不妨可以照我说的方法去做一盘馄饨。
篇三:煮馄饨
今晚,妈妈包了许多馄饨,它们一个个白生生、胖乎乎的,挺着一个白胖胖小肚子,它们在水中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在水中游来游去可爱极了!
我想起了老师说的:自己如果没有尝试的事情比如说洗碗刷锅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去感受感受做妈妈的辛苦。想到这里,我就兴冲冲的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煮馄饨吧!妈妈一口就答应了。
我先往锅里倒满水,接着点燃煤气烧水。过了一会儿,水开了,水面上冒着一串串气泡,生起了一股股热气。我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馄饨放进锅里,扑通扑通他们想一只只白白胖胖小企鹅跳进水里游泳一样,溅起,一朵朵美丽的小水花。我用小勺子小心地搅了一搅,馄饨也在水中转起了圈,像芭比娃娃一样在展示自己的舞姿。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它们一个个都争着浮出水面,我往锅里放些凉水,它们才安静下来。但是过了一会儿,水又一次浮出水面。我兴奋地叫起来:妈妈馄饨煮熟了!我边说边把热乎乎的馄饨盛了出来。
吃着我自己煮的馄饨心里高兴极了,我情不自禁地大喊:味道真是美味极了!
篇四:馄饨
暑假前最后一天上学回家,到家以后发现奶奶在包馄饨,我连忙扔下书包,洗了洗手,跑过去和奶奶一起包了起来。
我一开始不懂还装懂,包了一个天不像、地不像。后来我躺在沙发上,摸着衣领,顿时,有一种灵感产生了,我又急忙跑了过去。一只又一只香香的馄饨在我这双灵巧的手里成形。我急忙叫奶奶把馄饨煮好,哇!一只只馄饨被奶奶从水里捞了起来,我迫不急待地尝了一下自己包得馄饨,真香啊!晚饭时,我把馄饨都平均分给每一个人。
大家来尝尝我包得馄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