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1.有关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出了问题,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一环节要尽可能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老师进行引导与筛选。此环节由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引导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自然地引到平面镜成像这个问题上来。

  (2)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它能使探究者明确探究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此环节让学生去做一是提高了学生对本节的兴趣,二是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不受老师特定思路的限制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走过场,怕麻烦,只提出与科学结论完全相符的猜想,本节中,学生不仅能提出:“像与物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猜想,也能提出诸如“像比物小”,“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这样的猜想,这些猜想都是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都是应被允许的,且更具有科学探究的味道。老师引导的探究活动应该既有证实又有证伪,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索的过程是实事求是的。

  (3)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一开始老师不要急于向学生出示实验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而是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来验证前面的猜想与假设。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此环节由学生做的优点很多: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与设计的实验,会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此环节由学生完成可以锻炼其思维条理性与发散性,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与探索能力,所以一定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不过这里要强调小组成员合作与分工,并且根据学情和进程,适时地选拔一些优秀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以帮助“学有困难者”适时排除一些困难,让他们也“跳一跳,摘得着”。

  (5)学生进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实验结束,必须进行分析与论证才能确定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否正确。各实验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收集到的证据和分析得到的结论向全班汇报和展示,进行质疑与答辩。此环节由学生去完成比老师自己总结更好:一方面学生总结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生互相质疑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学生评估: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思路、探究方法、探究步骤、探究结果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为以后的实验探究少走弯路,少出错误作很好的铺垫。这一环节由学生做是因为每一组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探索思路与探索方法不尽相同,让每个同学总结更能体现个体差异,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同学自己总结。老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评估的具体方法。例如自己的探究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有哪些优点或不足?自己的探究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探究步骤是否有遗漏?探究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再做此实验你会有哪些改进?等等,使同学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升华。

  2.有关自主学习:

  “能动性”和“自觉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学生的“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发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和症结所在,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掘程度也是“愉快教学”与“沉闷教学”的分水岭。设法让学生把学习时间前移,有“备”听课,通过“看看、想想、问问、议议、做做、评评”的过程引导,进行适时的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激励,应该有助于发挥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自觉能动性,但要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固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还需不断地付出诸多努力去培植和培养,当“自主学习”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时,学习就再也不会是,也决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3.有关“导”和“学”:教学中的“导”和“学”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

  “导”和“学”都是为了学生学知识、悟方法,但是由于课堂容量是一定的,“导”得过多,易成“满堂教”,不利于个性化学习,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导”得不够,学生漫无边际,收效甚微,对基础薄弱学生,甚至无从学起。因此,课堂教学中适当把握“导”和“学”的尺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尽量做到“启”而能“发”或“启”而勃“发”,防止“启”而不“发”或不“启”不“发”。

【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2.找规律的数学教学反思

3.数学课《找规律》教学反思

4.商不变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5.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6.《找规律》的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7.有关找规律的数学教学反思

8.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