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衣、食、住、行”都要靠父母,难道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吗?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不可能分分秒秒都照顾着我们,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本领,如学习做一些基本的菜、学习做一些基本的家务……在这个假期里,我学会了做陕西传统的汉中面皮。
据相关资料记载:刘邦在汉中称王时,曾命萧何修筑山河堰。此后,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后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我的老家在陕西,我的爸爸就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一天,我在街上见到了卖凉皮的,就对爸爸说:“我想吃面皮了,给我买一份吧。”出乎我的意料,爸爸对我说:“咱别买面皮了,还是回家自己去做吧。”我心想,外头买多方便,为什么回家做啊?爸爸会做吗?……我带着这些疑问半信半疑地跟爸爸回了家。
到家以后,爸爸先拿出了三个大盆,一些面粉,接着,爸爸让我把面粉倒入盆中,由于我倒的位置太高,所以搞得盆的上空“面尘”飞扬的,接着,爸爸转着圈往盆里水,使水到达了盆的各个角落,然后用筷子顺时针搅拌水和面粉,将面和水揉到一起,有节奏地按揉着盆里的面,我觉得揉面看起来很简单,也想试试,就兴致勃勃地和爸爸说,让我来吧,没问题,我一把抢过盆,开始揉面,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面越来越紧,越来越粘手,时不时揉着揉着就粘掉一块,但我没有放弃,最终将所有的面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面团,看上去就像一个大雪球。爸爸说第一道工序完成了。
爸爸又拿了一个大盆,在盆里倒上水,把面团放了进去,双手压住面团用力一按,雪白的面团就变成了雪白的面饼。我想:不就是做大饼么,小菜一碟。我一把抢过大盆,工作了起来。面团揉了起来,粘粘的,软软的,又恶心又舒服,就像一摊烂泥。干了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就问爸爸,这到底是干什么呀?“这是在洗面筋。”爸爸说,“是为了把淀粉和面筋分离开。淀粉用来做面皮,而面筋可以当配菜。”“那是不是这道工序很重要啊?”我又问。“嗯,不错。不过不是最重要的。”听了爸爸的话,我想:既然这道工序比较重要,我就一定得努力去做,让他们看看,我就是块当厨师的料。结果,因为压得太使劲了,所以导致有些面从指缝里被“挤”了出去。唉,看来厨师不好当啊!
终于,面筋和淀粉分离完毕,爸爸将面筋放到了蒸锅里,将面筋蒸熟。
现在,我们需要等一段时间,等待淀粉沉淀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非常着急了,度秒如年。恨不得坐一个时光机穿梭到未来。
“来吧,最重要的工序开始了!”爸爸叫我。我激动万分,冲进了厨房。爸爸正在烧水。“这又是在……”我的话还没说完,爸爸就抢先回答了我的问题。“我知道你要问啥!这是在烧水准备烫用来做面皮的材料——蒸饼,就是用淀粉蒸得薄饼。”爸爸拿出了三个蒸饼的模子。先在一个模子里刷上油,接着将面糊(淀粉的沉淀物加水)倒在模子里,再轻轻旋转模子,让面糊到达模子的每一个角落。接着,把装满面糊的模子放到一直在烧的开水里,盖上盖子,等半分钟就好了。在等的时候,爸爸让我接了一盆凉水。时间差不多了,爸爸掀开盖子,拎着模子上的把手,以极快的速度将模子放在了凉水盆里。模子在水上像一叶扁舟,飘来飘去。爸爸叫我把模子拎出来。我试了一下,马上又以闪电的速度缩了回来。“别怕,已经不烫了!”爸爸鼓励着我。我又试了一次,果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烫。我把模子拎到了案板上,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将模子里面那层薄薄的蒸饼与模子底部揪开了一个小口,接着将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插进小口里,往里推,直到整个手从里面托住蒸饼,开始慢慢地往外推,紧接着,一张蒸饼就落在了案板上,这张饼晶莹剔透,摸上去富有弹性,闻上去有些清香,这就是面皮的重要原料。我和爸爸配合默契,做了许多蒸饼。
“下面就是最后一步了,你把蒸饼切成条。”爸爸一边说一边将面筋和黄瓜拿了出来,将黄瓜切成丝,面筋切成小块,最后将面筋、黄瓜、面皮装到一个大碗里,再加上盐、醋、辣椒等调味料,拌匀,就可以吃了。
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面皮,我不光尝到了咸、酸、辣等味道,还尝到了自食其力的味道,和一种说不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