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翻译及创作背景,欢迎阅读。
怅恨独策还46,崎岖历榛曲47。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48。
漉我新熟酒49,只鸡招近局50。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51。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52。
注释:
策:策仗,扶杖。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濯(zhuó):洗。
漉(lù):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近局:近邻。
荆薪:荆柴。明亮:明亮的烛。
天旭:天明。
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翻译及创作背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