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是一首词。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

  (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

  教学重点

  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

  (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

  (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

  预习要求?

  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5分钟)?

  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

  (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3. 词是诗的特殊形式,是可以唱的有音乐性的诗。《满江红》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就是词的调。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满江红》这个词牌名又有什么样的格律特点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知识卡片2: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记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抒发怀抱,佳作颇多。

  活动一 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10分钟左右)

  1.初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为 强

  2.再读,词分上下阕,就像我们平常学习文章的段落,读整首词的时候,要注意其间的停顿。词又称长短句,长长短短的句子之间,停顿由长到短,分别是阙、韵、句、读。上下阕之间停顿最长,韵脚其次,“句”在词中是语意完整的停顿,“读”在词中用顿号表示,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停顿。请同学们试着读起来,注意停顿。

  3. 老师根据自己的语感,试着吟诵一下。(学生听教师吟诵)

  满江红

  (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师:谁来大胆试一试,用自己的调,吟起来。(学生们纷纷练习吟诵。)

  师:同学们都沉醉在自己的腔调之中了。不用学别人的,就找自己的调。诗词之窍就是我们通过吟诵去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

  活动二 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15分钟左右)

  1.学习诗词,不仅要注意平仄腔调,更要化为形象方能理解,感受到词的风貌,带着感受吟诵,才有味道。读诗词的“第二本”是——“以物象为骨”(出示课件)。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中,感受一番。说说这首词中,哪些诗句让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又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1)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句诗在我眼前出现了一座小花园,四周围着低矮的篱笆,篱笆下开满了一朵朵的黄色的小菊花,香气扑鼻,满园芬芳。天朗气清,秋天明净的容颜好像被擦洗过。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中就有过这样的风景,秋瑾化用诗句,带给我冲破家庭的牢笼怡然自得的感受。

  师:你尝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读出“篱下”这个地点和“黄花”的芬芳。

  (2)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一句中,我看到了月圆之夜,本应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城,作者却寓居客栈,寄人篱下,有一种孤独失落的感受。

  师:温暖的家庭和孤独的自己之间距离越大,这种感受就越强烈。接着来。

  (3)我还从“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中看到了作者在广阔的红尘中,不知到何处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知音,于是潸然泪下。

  (4)有种知音难觅的悲伤。“青衫湿”同样化用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红一青,把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读出来,也就读出来红尘空间的广阔与知音的`稀少之间的距离。

  (5)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位同学看到了秋瑾默默地回想的画面。她想到了《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时刻最终破楚的故事,也回想到了自己结婚八年来曾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一方面写出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的国之仇,一方面来写自己终将冲破家庭牢笼。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师:这里的“四面”“八年”,一个以方位写情势之紧迫,一个写苦闷时间之长,我们来读出这种感受吧。

  师:一幅幅画面中将眼前所见之景与内心所想之情结合在一起。在诗词的朗读之中,体察与触动关于时间、地点、方位、色彩、动作、声音、味道等等词语,往往能带给我们带给我们丰富的内心感受。

  活动三 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10分钟左右)?

  1.不断推敲、品味诗词,才能理解诗词的精髓。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品味秋瑾在词中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独特的心怀的诗句。

  (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被誉为本词的神来之笔。对仗工整,三字式短句,节奏急速,简洁有力。把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来。读来节奏急促有力。

  (2)“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意义不同,表达了秋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身是现实,心是理想,身与心的距离,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对国家和人民有热情一颗与真诚的心,却不为世俗所了解的距离。

  (4)“英雄末路当磨折”,能离家出走,冲破家庭牢笼,对一个女子来说是英雄的壮举。但因不被人理解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今天的行动与未来的不可知之间的距离。

  师:距离越大,文字的张力越大,也越能读出秋瑾不同于普通女子的精神气概。

  2.升华《满江红》

  师:诗词上阙写景叙事,下阙议论抒情,请同学们结合词上下阙的内容,恰当使用词中的语句来为这首词加个题目。

  《满江红小住京华》《满江红苦将侬》《满江红平生肝胆》《满江红英雄觅知音》《满江红何处觅知音》《满江红英雄抒怀》 《满江红男儿烈》《满江红青衫湿》《满江红观篱下黄花有怀》《满江红京华思浙有怀》

  教师小结:

  “英雄肝胆无人识,红尘知音无处觅”,感时伤时的愤慨,报国无路的感叹,上阙女性的柔情和下阙战士的豪情交织在她心灵的深处,和谐地组成了这一曲既深沉忧郁而又豪放跌宕的灵魂的悲歌。让我们用自己的调子唱出《满江红》。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2.满江红秋瑾教学设计范文

3.九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

4.九年级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

5.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7篇

6.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7.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3篇

8.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