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明是什么?微文明就是一件小事,或许有人会说,一件小事,带来不了多大的影响的,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因为微文明,能够带来正能量,就像蝴蝶效应一般,感染别人。
不知从何时起,所谓“国人素质不高”就是热烈的舆论话题,每次无论由何引发,最终都少不得跟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一番对比。可以说,羡慕并渲染人家的井井有条、彬彬有礼,痛感我们一些时候、一些地方的杂乱无章、不讲规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然而抱怨一通、唏嘘一阵之后,愿意“从我做起”的人似乎比例并不高。就好比在一个横冲直撞的路口,会有不少人质问:怎么没人管?可若被逮到的是自己,又会有不少人质问:要你管我?习惯性的知行背离比纯粹的茫然无知更值得警惕。我们应当清楚,既然大家都希望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好,那么每个人就必须戒掉松松垮垮的生活习惯,在一件又一件小事上一丝不苟、循规蹈矩。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文明”也好,“礼仪”也罢,不是煌煌历史书册中的宏大叙事,不是穿上西服化上淡妆之后的优雅表演,而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里的举止言行。它可能是推开门或乘电梯时为后面的人等上几秒,可能是装修时跟邻居说抱歉,将家里的电视机声音调低,也可能是夜间错车时主动将远光灯关闭,这种不经意的律己与习惯性的敬人,在因为一味求快而常常过于焦躁不安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而这些细节,影响的不仅我们的仪表与心境,更是这个社会的生活环境和公共秩序。
文明素质是衡量社会发展的直观指标之一,其实也是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了解彼此的重要途径,而且这种通过细节形成的印象往往会形成相当深刻的记忆。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休闲时间多了,国人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家门、国门,到各处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做着贡献
。但部分游客表现不佳,在公共场合不爱排队、大声喧哗,在旅游景区乱丢垃圾、信手涂鸦,因此受到非议、招来不满,确实也是事实。如今在欧美,中国人常常是奢侈品最有力的购买者,但“最奢侈”却没有赢得相应尊重,“暴发户”式扫货的姿态,因为“买得起”就大大咧咧、乱翻乱丢的作派,恐怕是花着钱还跌着份的主要原因。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而文明之“礼”,最终要靠普通人做好平常事。呼唤社会道德面貌升级的人们,不妨时时自问:我们下定决心践行文明生活了吗?那些幼儿园老师就教过的事,“红灯停、绿灯行”,我们都能做到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微文明,这样,只有我们做到这些,就能够通过微文明,传递出无穷的正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