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倾注着萧红细腻的文学思想与对幸福之追求的散文集中,我找到了一道通往二十世纪沧桑历史的大门,步入其中,我有幸地走近了那位生活在苦难的时代和病痛的折磨中依然不忘写作的民国女性作家,也使我走进了那些在贫困中坚强拼搏的东北人民的生活。
那个时代,正处于抗日前夕,也正是中国人民在贫困与落后中挣扎的时代。即使如此,在同生活的斗争中,还是涌现了许多不屈服于命运的平凡公民。同萧红一样,他们有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封建势力的厌恶。这些人如今早已埋没在历史的恒河中,可是,他们的身影,在后人的眼中依旧若隐若现;他们坚强的品格,也成为了一个民族记忆里永久的怀想与永恒。
萧红笔下的农村女性芹远离家乡,在贫寒中受尽房东的排斥和轻视,当芹不久后成为一位母亲时,又因经济的过度贫乏,无力抚养孩子。为了能让孩子的生命延续下去,她忍痛将孩子托付给友人。开始在孤独之中谋生,刚强地向人海中迈进。
萧红的伯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开明老人,他常常耐心地教导幼年的萧红读书学习,默默地关注萧红的成长。在伯父的眼里,男孩和女孩的能力并无太大差别,因此,他毫无保留地教授周围孩子文学知识,毫不吝啬地向大家夸赞萧红的聪明伶俐。他还敢于同不支持女孩念书的萧红父亲理论,私下帮助萧红得到上学的机会。
然而,历经了时间的变迁,萧红的伯父在不久后与世长辞,而日寇也在伯父去世之后打过了卢沟桥,紧接着在贫困的中国土地上发起了侵略战争。
萧红此时已不在是当年的孩子,她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的反战游行中,尽自己的一份力反抗日军在华修建铁路。在此期间,她认识了鲁迅先生,在鲁迅以及几位知名作家的帮助下,萧红渐渐成长为一位拥有敏锐纤细洞察力的作家萧红儿时便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但是,绝望和变迁之中,也成就了这样一位坚强的作家。而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们,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面对着黑暗的生活,或多或少地给予了萧红生活的勇气和执著的品格。
而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早已告别了冰冷,但是二十世纪那些可亲的人们,依然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只有梦想和憧憬,才能帮助我们掠过那绝望,寻找希望。也唯有坚强的内心,才能够跳脱物质的欠缺,赢得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本领。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在无意中,给予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也给予我们内心的温暖。使我们前行的道路少些严寒,直抵春天。
合上书本,倚在窗前。我静静回味东北小城中人们颇有尊严的一言一行,思绪仿佛再次飘回到那个遥远而战火纷飞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