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中秋节我的家乡人在福建省,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连过中秋节都是与众不同。
中秋佳节一到,人们兴高采烈的,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中秋节有的以挂灯向月宫求子的吉兆,还有追求爱情的少年,在中秋节的那一天要是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果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
今天的月格外的圆又亮,还有阵阵的秋风迎面吹来,非常清爽,大家会在吃晚饭后选择宽敞的地方赏月,月光下,大家一边品尝着节日的美食,一边谈天说地。心旷神怡,快乐自在。我喜欢过中秋节,可以让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感受着亲人的关爱,体会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的。
盼望着、盼望着,金秋的身影来了,中秋节的脚部尽了。今天我终于盼到了这个“月日——中秋节”。
晚上,我们围坐在一张院里的圆桌旁。桌子上摆有大大小小的甜月饼,有通红的苹果、有金黄的桔子、有紫莹莹的葡萄……。我们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一边看着那神秘而富有诗意的月亮。古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是啊,那八月十五的月亮大似玉盘、明如灯火,给千家万户送来了一片光明,一份祝福。我仰望夜空,一轮金黄的圆月高挂在深蓝色的布幔上,点点星星若隐若现,他们不愿亲近,也不舍分离。那星星周围似纱的云,我不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将来我一定要登上月球,和美丽善良的嫦娥姐姐问好,向机灵可爱的玉兔打招呼,和身材魁梧的吴刚一同砍一砍那棵枝叶繁茂的桂树……此时此刻,我仿佛一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儿了。突然,听到有人叫我,我这才如梦初醒。
我吃着月饼,看着圆月,不禁让我想起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更希望月亮把那团圆的光辉洒向天涯海角。
中秋节到了,妈妈带我和朋友一起去湿地公园。
我们走进大门,里面的花草树木都很茂盛,五颜六色,有的那么美丽而娇嫩,有的显得那么翠绿。
我们来到了有荷花荷叶边的木板路上,看到了红的、白的、粉的荷花,还有碧绿的荷叶,青色的莲蓬,我舀起一些水放在荷叶上,可荷叶怎么也打不湿,很奇怪。我和严波还有赵刚看到了荷叶上有只小泥鳅,严波一边捉它一边说﹕“哈哈,意外收获。”小泥鳅很机灵东跑西钻,始终让他捉不住,小泥鳅趁他不注意从荷叶的小洞里逃走了。严波生气的说:“早知道这里有个洞为什么不把它堵上!”我们大家都笑他“笨蛋”他一生气转身就走了。
虽然这一见非常小的趣事,但也给我们的中秋节带了无限快乐。
中秋佳节,圆月挂天,桂香袭人,树影斑驳,此番景象,怎让人不放慢脚步,漫步于桂树林中。
又圆又亮的月亮浮在远处,依稀看清月亮上的各种景色,让我的心神不能再转移。中间那块有些暗的是陨石撞击的结果,让本来的白玉盘有了瑕疵,但就因为这块瑕疵,我才更加喜欢上这时的月亮,就像我平时不会盯着太阳看一样,尽管根本就看不了一会儿。
淡淡的月色把桂花树的影子修饰,已看不清树上点点、丛丛黄色的消化,但无法忘记的香味还是沁人心脾,远处传来箫声,已想不起几时响起的,但传统的古典的旋律让人沉醉,尤其是箫声特有的平静。平静中有些扶不起来的挣扎的无奈,倾诉着什么。是怨是愁是别离,是相思是望穿秋水?箫声中有哭有泪,有血有伤感,有无奈有悲欢离合。在钦佩这人高超的音乐时,不禁心里多少感慨。
团圆的节日,能听到一首如此伤感之音,强烈的对比,使我不能平静。放下心中的包袱,放下繁琐的工作,团圆之月,不是用来千里共婵娟,而是把酒言欢之时,此我之所得啊。
中秋,还是悄悄的过了,还会悄悄的来。
威海人过中秋最讲究两个字团聚,无论平时怎样的忙小辈们都会到长辈家里团聚。一家人凑在一起你说说公司的发展,我说说将来的构想,这就是中秋节就是团聚。通常在晚餐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品尝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