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我们作为老师一直在苦苦思索并不断追寻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是课题:“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其实,这是一个在新教育体制下和新课改标准下不断被思考和被实践证明着并逐渐被积极认识的一个问题。原来在众多人的评课标准里,“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设计严密”、“人人称道”等词语成为一堂好课的标志性评价,而在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能真正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地发掘出学生的潜能,这样一个指标下,上述这些评判标准或者一种对课堂的评判理念便显得不太“和谐”了,因为,这些过多强调的主体是“老师”,而对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说,从目的和意义上来考虑,其主体应该是“学生”。
从一个站在第一线的老师的角度来说,一堂好课,就是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尽量的放开学生,这里的放开,其实是放开学生的思维,而不让学生发散的线性思维陷进我们“设计”好的思路的囹圄中之中,那样,我们得到了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满足,却制造了教育的一种另类的悲哀!
真正的好课堂应该是有“问题”的课堂,而且在合理的状态下,学生的问题越让我们意想不到,我觉得才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这个课堂的再发展,同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展示教师自我水平和价值的过程,这样的碰撞相信才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双赢!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而对评课者来说,有争议的课堂才更能彰显课堂的魅力和其教学的亮点。
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在现代不断实践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传道、授业”已不能完全体现现代教师的价值和功用了,而教师的真正价值却在于“解惑”,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巧完美的“表演”好这一门“平衡的艺术”!
我们思考着、努力着、期待着……
但是,有一点却是最想说的,思考的人很多,而在路上坚强、踏实,以一种朝拜者提姿势行走的人却不多?
所以,我也在自问:我是谁?我是在想还是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