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题引发的思考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道题引发的思考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家知道,1的365次方仍然是1,那么1.01的365次方是多少呢?在未作计算或者统计之前,你可能会说,恐怕比1也大不了多少,反正起初当我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但答案竟出乎意料,是37.78。那么0.99的365次方又是多少呢?也许答案更会令人吃惊,0.026。这是我以家长的身份在参加“举起理想的杠铃--北大学子赴城关中学励志演讲活动”中听到的一个命题。作为一个统计人员,多年来计算的开方、高次方无数,说真实话,却从来没有计算过这样的人生命题。
回来,我在想,如果上面这个结论让你不以为然的话,那么,把1.01再缩小1位,换成1.001,把0.99换成0.999,也就是每天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1厘,它们的365次方又会是多少呢?我告诉你吧,结果是1.44和0.69。它说明了一个啥问题呢?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提高1厘,即0.001,不多吧,那么,一年累积下来他将提高44%,相反,一个人如果每天都退步1厘,那么,一年下来,它就只剩下原来的70%左右。这样的话题说给学生,无疑是最恰当不过,说给我们每一个人,其实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刚刚参加工作,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和兴奋,可是当一切都熟悉了,工作得心应手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于是便懈怠起来,整日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了,这便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当然,通过找关系,走路子而飞黄腾达的大有人在,但这些人因为是在人际关系这个关键环节占据了资源优势,姑且叫做另类,另类自然不在我们的论述之列,除过这些另类之外,皆为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普通人,只能靠自己,如果自己不进步,那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其实,人与人外在的形式是完全一样的,无非一具皮囊而已,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相去甚远。同样是一所大学里的同学,走出社会后,取得的成果和收获的成绩却千差万别;一个是名牌本科生,一个是普通专科生,出的社会,经过多少年打拼,不见得名牌本科生就一定比普通专科生有所作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虽然原因可谓是五花八门,但上面那个数学题的道理恐怕是形成结果的.最主要原因。
就让“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保证坚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日积月累,在某天你若回头看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
人生,起初其实并没有意义,就看你给他赋予什么!红军坚持靠自己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赢得了建立新政权的最后胜利;涓涓溪流,每天都那样慢慢地流淌着,最终奔向大海的怀抱,成就了波澜壮阔;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等等自古代就被人们所传扬的寓言故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只要每天都坚持改变和提高,最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如果我们每天都捎带一块砖,那么,一年堆积起来的砖足以砌一道墙;如果我们每天都捎带一块木板,一年累积起来的木板将足以建一座通向彼岸的桥。
或许他现在是高官厚禄,或许他现在是百万富翁,或许他现在是文学巨匠,或许他现在是学术权威,但无论目前有多么辉煌,他都少不了一点一滴累积的过程,少不了一步一阶的奋斗历程。
无论你是谁,无论是学习还是在工作着,就让自己像树木一样茁壮成长吧,留下清晰的年轮抚慰记忆,留下苍翠的枝叶葱茏人生,留下繁茂的果实庆典丰收。
一泉水,若不继续倾注,终有一天它将干涸;一片地,若不精心耕耘,终有一天它将荒芜;一座山,如果每天勤于攀登,终有一天它将被你踩在脚下;整个地球,如果每天都跨出一步,在你有生之年,必能绕其一圈。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不管社会怎么对你,不管你以前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也不管以前是否优秀或者顽劣,从今天开始,别气馁,保证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在你整个的人生道路上,你就会翻越高山,横渡大海,创造人生的辉煌。
终于结束了期末考试,孩子们不管考得怎么样,都高高兴兴地回家玩儿去了。老师们也轻松了很多,剩下的任务就是批改试卷、分析试卷和登记分数了。原本挺乏味的工作,却由于一道作文题目平添了几许乐趣。而笑过之后,却也耐人寻味,不由得深思起来。
这是一道五年级的作文题,题目是这样的:请你用三个词准确地描述一下自己,并用具体事例向大家说明你为什么用这三个词描述自己。
拿到试题,五年级的老师们一片哗然:这题出得真有水平,学生们该怎么写呢?他们能理解题意吗?……在一大堆的疑问中,孩子们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看着作文稿纸格里满满的汉字,老师们仍然疑虑重重,心里没有一点底。
正巧我们被指定批改五年级的试卷,而我又被分配批改作文,有幸见证了这道题的难易和良莠。
大多数孩子都能按照题目要求,选择三个词语描述自己,并用具体事例说明。比如“聪明”、“可爱”、“活泼”、“幽默”、“勤奋”、“粗心”、“认真”、“胆小”、“助人为乐”、“善解人意”……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思路广泛,没有局限在一个模式中。这样看来,这还不乏是一道好题。文章中有一部分写得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有扎实的基本功,妙语连珠,让我们这些改卷的老师也禁不住边判边读,细细品味。而多数学生都能围绕主题,虽然事例简单,但是叙述清楚,基本符合要求。我最关注的是那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想看看对这样的题目,他们的反应如何。一看之下,还真出乎意料。在总共将近三百份的试卷中,只有不到十个人完全不理解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文不对题。而其他的孩子,虽然字迹比较潦草,但细细读来,还真给我带来很大触动。比如有一篇是这样写的:“我是个调皮、爱搞恶作剧、重义气的男孩子……我虽然学习不好,可是我从来不欺骗朋友,遇到好朋友有困难,我会拔刀相助……我经常闯祸,可我不是故意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骂我,从来都不站在我的角度上考虑……”,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忽然很感动,感动于这类孩子的真诚,而这份真诚在考试卷上是很少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题目太框架化,从来都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较固定的模式写差不多的内容。
从三年级进入习作的学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快就差距很大,教学困生写作文也成了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大家针对这种现象也进行了研讨,觉得习作的困难应该就是阅读的困难,阅读能力差,阅读积累少,阅读习惯不好,都是习作困难的根本原因。可是今天我的体会是:习作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写自己心里所想,不能抒自己心中的情。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孩子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它,到了学校反而学不会它了,这不是很奇怪吗?这当然与汉语言文字的复杂和广博有关,可是不能否认,也应该与我们的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有关。曾经读过一句话: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才是最聪明的方法。从这道作文题看出,这也不是很难,但是必须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理解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求,对症下药,让所有的孩子都敢于说真话,我想,到那个时候,作文大概就不会是什么难题了。
很感谢那位出题的老师,能够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能够给孩子们一次说真话的机会,能够引领我们走出习作的误区。至少能够让大家看到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完全可以按照孩子们的不同程度而因材施教。在语文考试中看到孩子们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心中所想应该再不会是幻想。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
考试结束了,判卷也结束了,没有结束的是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我们这些执教者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