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则故事里,小马先后经历了两个问题。开始时,它与牛大伯、松鼠一样认为,过河必须先知道河水的深浅,不知深浅怎么过?然而,河水的深与浅都是牛大伯、松鼠依据自身的条件所作出的判断。如果小马一直停留在这个问题上的话,那它就一辈于也别想过河了。它只会永远在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因为小马的自身条件与牛大伯和松鼠的自身条件都不同,自然也就无法根据它们的说法来判断河水的深浅。幸而它后来得到了妈妈的启示,从问题中跳出来,而进入另一个问题,并把思维的重心巧妙地转移到这个问题上:不过,怎么知深浅?于是,小马大胆尝试,终于过了河,并知道了河水的深浅。思维重心的变化,使它一举解决了两个问题。
让我再举一个例子吧。古代有个国家在处决死囚之前,要分别在两张小纸片上写上“死”和“活”二字,然后让犯人抽。有一次。一位被诬陷的死囚要被处决了,他的仇人偷偷把写有“活”字的纸片换成“死”字,认为死囚必死无疑了。不料,这事让那位死囚知道了,他该怎么办呢?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拒绝抽纸条,还是明知有作也去抽,或者揭穿仇人的诡计,都必死无疑。可是,那位聪明的犯人却用了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他抽出纸条,看都不看使扔进嘴里嚼烂了,他说只要看另一张纸条便知道抽中的是什么了。狱卒们一看,袋里剩下的纸条上写的是“死”字,那位死囚于是获得了赦免。
这位犯人的聪明在于:别人总是把思维的重心放在抽中的纸条上,而他却不这样做,他把思维重心转移到未抽到的纸条上。以“逆向思维法”替代人们常用的“逻裤思维法”。思维重心的变化,使问题的结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无论怎样抽,抽到的总是写有“死”字的纸条;而现在无论怎样抽,袋里留下的只能是一张写有“死”字的纸条,也就是说,被抽走的一定是写有“活”字的纸条。
由此,我们懂得了学会改变思维角度的重要性。当你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使用人们惯用的“逻挥思维法”来思考,纹尽脑汁,怎么也解决不了时,不如干脆把思维角度换一下。因为思维角度的变化,拄往会使原来的困境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