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的小巷高二说明文

时间:2021-08-31

  朦胧中,记忆如繁花一般飘落,所有的思绪都指向那里——那童年的小巷。

  那年,我八岁,上小学。小学的生活如果用天气形容,我会选择下雨。记忆中的校园,那上学、放学的小巷,总是淅淅沥沥,但校园里、小巷里那些青石板路,无论怎样,也不会溅起一滴泥点。而随着与同学的追逐嬉闹,在城中的小巷穿梭,原本不起眼的小巷也勾起我特殊的回忆。

  六合的小巷具有明显的江南特色。小巷周围是低矮的平房,中间的巷道由长方形石块铺陈,石块磨得很平整,走起来不会有硌痛感。石块与石块之间还长着一些青苔,在下雨中走在石板路上,望着脚下的青苔,不时还发现一两只蜗牛吸在路边的墙上,鼻子里闻着一种特有的湿润的带着一点清香的气味,这就是我小学时最惬意的回忆了。

  而小巷中也有一些特别之处:路两边房子门头上的门楣两边上翘,据说是为了家族“扬眉吐气”。而如果在门旁边开一扇窗户,这个窗六合人叫“眼”,为的就是“做人多长一只眼”。这些民俗反映着六合的人文特色。

  而小巷的名字也与历史有较大的联系。例如六合西门有一条小巷叫做“牛市巷”,传说这里就是人们过去宰牛、买卖牛的地方。而滁河旁边现在叫河滨花园的地方。以前有一条“篮子巷”,就是这里的人以编篮子来谋生,还有“达家巷”、“汪家巷”,顾名思义是同姓人群居住的地方……

  今年,我十八岁,高中。同样,用天气形容。阴霾。整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无法去领略城镇的人文。本该无忧无虑的我却肩负得太多太多……

  偶尔去买买东西,穿过一条条大路,间或走神想想过去,想想眼前这些干道以前的样子,不免感叹起世事变迁。记忆中,最先被拆除的小巷是前街,接着是北大街,现在是紫霞街,一条条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和朋友相继离去,不免让我生出许多的感伤。

  二十八岁。工作?深造?上海?伦敦?天气,依然阴霾。

  或许我走在上海的一条依然存在的弄堂里,或许在世界最繁华的第五大道上。或许在雾都伦敦的一条潮湿氤氲的雾巷中;但在我眼中,那时的天空都只是灰得像哭过,闭上眼,那脑海中思绪汇集成的繁花,都会很快凋零,却慢慢落下,凝成庞大的而没有落满的爱,而爱的主角就是那——只存在于记忆中的小巷。

  或有一夜梦中惊醒,自己正坐在华尔街的一家茶艺馆里,抬眼静望,那挂在茶艺馆墙上的牛车轮、斗笠、蓑衣、陶翁等等都是我们的祖先取之于自然,使用后又回到自然里去的,是那种完全没有破坏,也没有污染的本色。

  看着茶艺馆的牛车轮,我感到有些疑惑:我们的时代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是在带领我们进入更美好的生活或只是在混乱中盲目的滚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