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刘胡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9刘胡兰》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记叙了刘胡兰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以人物对话刻画英雄形象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其中的对话部分,既有助于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也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需要。根据本文的特点,我把文章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教时重点教学第2自然段及有关字词,初读第3自然段有关句子,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训练,落实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第二教时学习1、4自然段,第3自然段再深入地研读一下,总结全文,完成有关作业。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和人物的特点。由于本文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因此要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刘胡兰的所作所为和她的心情是一个难点。好在这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个性鲜明,因此学生还是比较乐于去研读的.。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书声朗朗,依据新课程有关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朗读则是理解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读为主线,注意渲染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品味感悟课文的语言。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熟读中积累语言,在比较中理解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刘胡兰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在思想产生共鸣。特别是我在揭题后播放了电影《刘胡兰》的片段,通过画面再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3、合作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同桌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师生共同配合,分享合作,感受交流。

  三、说学法

  本课时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围绕中心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进行初读、细读和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通过这样的读,就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学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图片获取一些有关刘胡兰的信息,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产生解疑的渴望。

  第二步安排学生感受故事的情境,使远离学生生活的这个故事形象起来,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情感铺垫,把握住本课的情感基调。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即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刘胡兰的英勇不屈。首先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机会,在读的时候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与同桌进行交流探讨。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放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人物的感情,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并鼓励人人参与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体验。本课的第二段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在这一段教学时,我设计了指名读、对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读动情,以读育人,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发现刘胡兰与敌人作斗争的三个回合有什么异同点,这个环节的意图是让文本回归整体,因为开始的个性体验,自主发现使得文本有点支离破碎,有了这个环节保证了文本的连贯,也使学生的体验更趋完整。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语,使文章的条理一目了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六、思考的问题

  1、三年级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可在本堂课中识字教学没有落实到位,这个问题我在试教时是发现的,可如果识字教学花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朗读训练就显得仓促了,如何恰当又有实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2、课文背景离学生遥远,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忘我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对教材理解不深,对新课程理念学得不够扎实,在上课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刘胡兰》说课稿】相关文章:

1.《鲸》说课稿

2.《春天》说课稿

3.《桥》说课稿

4.《夏》说课稿

5.《春》说课稿

6.《印度》说课稿

7.《社戏》说课稿

8.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