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北华是我的一个错误选择,但却错的。它将要给我四年的去了解北华,了解吉林,了解东北。
【大学】
北华大学,中文系存在于三个校区中最小的一个校区——南校区。
南校区很小,不到10分钟便可走完。仅有的两栋教学楼,文理各一相对,中间隔着一个可兼当晚会舞台的人工草坪场。学校的图书馆不大,更是变态到只限上课时间开放。如此,我们能去图书馆的机会更少了。
然而学校内的小建筑却很多。
于学校校门的正前方,最具代表性的“师表碑”屹然矗立在眼前。记得还未到这个学校报到的时候,有个学长说:“如果父母送你来的话,别忘了和他们在师表碑前合影哦!”我应声附和,可终是没有这样做,我想当时的我是不屑这样做的吧。而现在又不觉有些许悔意,毕竟,从南方绕大半个中国,跨过近35个纬度来到这里的我,怕是再没有机会和父母在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所大学里合影了。
在文科楼前的“红唱”建筑(原谅我给它起了一个如此不雅的名字)是我最的小建筑。它灌注了多少热血激情,又沾染了多少活力,致让我每次看到它都充满了新生的力量。那一双大手与四双小手上扬着形成一个个圆拱形,小嘴大嘴一齐张开高歌。有好事者每天都给四个小人变换位置,似乎我每次看到的“红唱”都是一个新的建筑那般。
于我不想,“红唱”的大手在某天被折断了,我心也不禁疼了起来,却又愕然发现,依旧有喜爱它的人与它合影。原来,也会有人和我一样,唯它不爱。现在大雪漫布,“红唱”早已被拉去某处避藏,而我仍期待着明年,看到它依旧在那里激昂高歌。
细细踱步于校园中,每一处小建筑便似注入一般鲜活,有如此娇小又“五脏俱全”的校园,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呢?
【雪】
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似乎大学已经引不起我的兴奋神经,只有那总能让我发出一阵阵惊叹。
我是南方来的孩子,自然是没有见过雪的。看到北方孩子能踏雪打雪仗什么的,只能是好生。
记得今年东北第一场雪来临的时候,我们都还在梦乡。醒来掀帘,整个吉林便坠入了一片雪白之中,那般姿态是要把我迷住致深陷到后来的不能自拔。
我很遗憾因为要去赶课不能把这第一场雪的美景照下来,只是在雪快融的那会慌乱地拍了几张发给还在南方高三的,想他应该是比我更加兴奋的,因为我们都是没见过雪的孩子。
十月末开始,吉林就陷入了寂静中,雪越来越大。吉林也开始了她的美。
厚厚的雪堆积着,放眼足球场,多么平整的一块白布。走在雪里,一步一个脚印不再是想象中的场景。偶有几个闹腾的孩子在雪中奔跑,议论文,家长们也不大在意孩子的跌摔,似乎孩子跌倒了,这温柔的白雪能托起他们。
我和舍友整装待发,决定也去踱一踱这雪。
轻轻踏在这雪上,有一种不忍踩脏的感觉。听着脚底发出的“喀喀”的声音,又是那样的惊奇兴奋。被雪包围的我们,被雪包围的吉林,存在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那般美丽场景,我已不能用太多言语来描述。
扫雪是毋庸置疑的。文学院男生少女生多,自然没有享受到别校那样男生扫雪女生不扫的优待。而我们文院的女生又自是不甘落后,拿起铁铲利落地就把路面的雪清扫干净了。一堆堆掺着杂质的雪堆在一旁,倒也并不影响她的美。
雾凇之都的雾凇也名不虚传。校园里的柳树因在北方生长,自是比南方的刚烈,只有在大里才能看到她承载着雾凇的姿态,一条一条,那么深刻。
【后记】
吉林这个城市,风大,天冷。刺骨的寒风丝毫不会留情地灌注全身,总能让你寒颤。生活在吉林的我们,又总能在这寒冷的冬天寻得多些吉林的热烈。
是的,东北人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他们的直爽与热情。他们喜欢称我们为“宝贝儿”“姑娘”“孩子”,这是多么亲切的词,似乎他们的心大得能够装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
渐渐地,爱上吉林,爱上这个城市带来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