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激动不已,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曾经充满不切实际的梦想与幻想的年纪……这时我才发现,其实人无论其年龄、阅历如何,对于梦想,总是执著的,总是念念不忘的。就算长大了,现实了,嘴上说着遗弃了梦想,甚至开始鄙夷嘲笑年轻人为梦想的痴狂,可是在心中,梦想的火苗依然暗暗燃烧着。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便是一个可以燃起人们心中似乎已经死去,或者正在忘却梦想的奇幻冒险故事。这个故事多次讲到了“天命”(梦想),而这“多次”,正预示着人生不只有一个“天命”。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牧羊少年,“牧羊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少年”,正是梦想起步的年龄。保罗·科埃略借此向我们展示的是普遍存在的世俗人生的变化可能,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梦想,将是另一种“天命”。
人生似有注定的“天命”,它的名字叫作“宿命”。圣地亚哥,一个牧羊少年,每天快乐自由地在安达鲁西亚地区放牧着他的羊群——这是他的宿命,就像那个哲学故事里的轮回,我们会对这种从“牧羊”到“生娃”的具体循环的低端梦想嗤之以鼻,因为当梦想不再自由的时候,梦想也就不再美丽。这时,一个老国王,唤醒了少年那沉睡已久,却又不敢太过向往的梦想——去埃及金字塔寻找宝藏。老国王的话,使圣地亚哥的梦想不可抗拒地从心里滋生出来,冲破了少年原有的“天命”——放牧羊群。少年出发了,他来到了阿拉伯地区,学到了很多自然的知识,得到了珍贵的爱情,最终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金字塔前,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人生不只有一个天命,少年圣地亚哥变卖了所有的羊,开始流浪,走上了从一个“原生的天命”到另一个“创生的天命”的路。“在路上”的圣地亚哥绝不是美国“垮掉的一代”,因为在行走的路上他从未迷茫,他有坚定的信念与目标。在寻找宝藏期间,他首先碰见了水晶店商人,这个为天命——卖掉别人已生产好的水晶而生存的人。为梦想而上路的圣地亚哥已不再相信人生仅有一个天命的律令。他以自己的智慧,使水晶商人明白了创新才能获得更多的销路,改变了商人的生存状态,也改变了商人的“宿命”——人生不只有一个天命,圣地亚哥在追寻梦想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与他人的命运。
人生不只有一个天命,在书中,圣地亚哥的爱情也因他的追寻梦想而发生了变化:从剪羊毛人的女儿到绿洲女孩法蒂玛。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段旅程也是他生命境界得以提升的表征。
人生不只有一个天命。当牧羊少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金字塔时,却发现命运玩弄了他,其实宝藏就藏在他一直放牧的小镇安达鲁西亚一个废弃的教堂内。当然故事的结局是他最终回到了那个小镇,找到了宝藏。而此时的他,似乎又回到了他初始的“天命”——放牧羊群。然而“人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此时的圣地亚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仅在“牧羊的轮回”里生存的少年,历经风霜的他创造了全新的生活,并因此获得了有境界的生命。
科埃略想借这个底层者生存的故事传达什么呢?我以为,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哲学的文学叙述。作者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的,也就是有一个“天命”的存在;然而更重要的,作者又指出这个人生观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科埃略认为每个人,甚至自然界中的每个物种,其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并且是为了实现这个意义而存在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埃略的“天命”并不是宗教所言的“宿命”,实际上是“人的最初的梦想”的代名词。可惜的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明白自己最初的梦想,并去完成自己的“天命”,人往往会在一种盲目的行走中跌落——人们把这样颓败的一生称作“宿命”。牧羊少年的父母,从来不会想自己的“天命”,他们满足于足够的水和食物;水晶商店的老板,生活在“天命”的梦中,为了实现“天命”而努力忍受现实的生活,最终他的“天命”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成了他活着的动力。但圣地亚哥不同,他追寻梦想,坚定走在实现天命的艰辛路程中。书中的场景在不断切换,预示着他的命运将一直会被新事物所改变,这正是我们最普遍的生活:在实现“天命”的过程中,金钱、权力、爱情、安逸的生活时常诱惑着我们,让我们动摇,只要我们稍一放松,就会与“天命”失之交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安定的,总有新的事物干扰着你、诱惑着你,而此刻的“天命”就会因此而变得微弱,你必须学会抗拒或是学会仔细面对新事物。
抗拒新事物诱惑的过程是艰辛的,但这能使人成长。在圣地亚哥追寻天命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勇敢、期待、与人及动物沟通,知道了什么是爱情、善良……这些就是宇宙的语言,走向世界和谐共生的语言。这足以证明,追寻天命的路是要人们自己去寻找的,因为人不只有一个天命,那个被称为命中注定的消极的“宿命”只会使自己沦落;只有通过努力得来的“创生的天命”才会使自己成长,从而使完成“天命”的过程成为一生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