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寒假就要过去了,我还没有体验到过年时的热闹。为了弥补我这个小小的缺憾,也为了让我开学以后好好学习,爸妈决定带我去开封赶庙会。
我们的目的地是万岁山庙会,庙会的大门就很有年味儿,两排是齐刷刷的梅树,上面的梅花争相吐露芬芳。头顶上的红灯笼在暖暖的微风中轻轻摇曳着,入目一片喜庆的大红色。
事后呢我专门查了查关于庙会的由来,如果你愿意听的话我就说上几句: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前来烧香拜佛的人很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了定期活动。久而久之,庙会成为了人们新春佳节之际必去的地方。
回到正题上,北门那里上演的是陕北媳妇回娘家的好戏,我挤到了人群之中,很轻松的看着舞台中间。小媳妇浓妆艳抹一番,骑着一匹小毛驴,头上别着红缨子。新女婿呢头上包着崭新新的羊肚子毛巾,上唇处粘着一撇小胡子,看上去无比的滑稽可笑。唢呐声锣声鼓声喧嚣满场,一片热闹祥和。虽然演员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但是人群中还是会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比如说有一个画面就挺有意思的,我就说来给大家听听。小媳妇在之前拧了一下新女婿的耳朵,不得了,新女婿生气了,坐在一旁啪嗒啪嗒地抽旱烟。这小毛驴没有了赶驴的人来管,坐在地上直歇息。小媳妇朝新女婿招招手,示意他赶紧过来赶驴,新女婿装作没有看见,别过身子抽烟。小媳妇那犹犹豫豫的表情非常的生动。
慢慢向前溜达,沿途都是心灵手巧的手艺人,比如糖画,眉须雪白的老人手执一把铜勺,寥寥数笔即可成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机敏可爱的小猴子,伸展羽翼的小蝴蝶,就这样从老人的手下诞生。无不让人拍手叫好。
来到了一家陶器作坊,一位穿着宋朝黛青色长衫的男子在门口前专注的做着陶制小碗。男子先是从身边的桌子上拿了一小点黏土,我有些奇怪,这么少的黏土,怎么能够做成一只小碗呢?男子将黏土放在一个旋转的圆盘上,将手指放在黏土里面,说来也怪,黏土慢慢地绽开,手指所在地方渐渐扩大然后成为了碗口,我看的可以说是目瞪口呆,然后他用一根线在碗底勒了一下,轻轻地放在木板上。一个碗就问世了。
我们玩得很尽兴,可以说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我喜欢万岁山的庙会,不但喜欢它那热闹的节日气氛,更喜欢它那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