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通过大街,看见一群学生擎着个大花圈,前面吹着号子,后面跟着老师,猛然间想起,今天是清明节。无疑,这些学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扫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校组织学生为英雄的先辈们扫墓。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的是为司马光和在解放运城牺牲的两个烈士扫墓,那个时候的司马光墓,荒芜,凄凉,远没有现在的气派和吵闹,更没有远道而来的人为他时时祭扫,这大概就是他的不朽罢。
今天我是来重新写扫墓的。那个时候,老师在大家扫墓归来,都会布置这么一篇《扫墓》的作文,作文里的话也几乎千篇一律:我们的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我觉得那时候每当我写到这里,都会激动地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将来有用的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扫墓归来写什么,而每当问的时候,往往会说我吃了苹果,我喝了饮料,鸡蛋面包给扔了,心里往往不是滋味。我认为,我们现在仍然要看重这种形式,而且绝对不能丢掉这种形式,每当新的生命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日本shen'she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