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扫墓作文

时间:2021-08-31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回老家给祖坟扫墓,已经成为定律,也成为一种习惯。我爱中华,我敬祖先。而且更何况清明为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中国大陆从2008年起也将清明节列为公众法定假期。因此就更加要信仰,更加要崇拜。

关于清明节扫墓作文

  清明节,是中国的特殊节日,农历每年有24个节气,其中有23个节气都是阴历为主,日期不是固定的,只有清明节不管是阴错阳差,它都是唯一的固定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

  传说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其实,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主要是上坟的习俗,是很古老的。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清明祭扫仪式有:一、烧纸;二、冥钞;三、假洋钱;四、往生钱;五、元宝;六、插花;七、插柳枝;八、放鞭炮;九、带上水果、炒菜、糯米粑子;十烧纸屋等。当前,人们利用扫墓来踏青和郊游,兴尽方归。

  4月4日这一天,大清早,我就起床了,赶紧洗漱,来到车站买票上车,经过两次转车,终于来到老家隆市街上。这里是曾经很有名气的老乡镇——隆市公社,后来是隆市乡,再后来是隆市镇。那年乡镇机构改革,撤区并乡后,现在这里虽然不是乡镇所在地,但它的繁荣地位并没有改变,每月凡有1、4、7的日子都是赶集之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这里,热热闹闹,不亚于城市,物价与城市相差不大。我的两个妹妹都住在街上,我们落脚二妹家。根据大哥的建议,下车就买好祭祖扫墓用的物品。立即赶到三公里外的老家蓝田冲,先入冲大堂屋祭祖宗,再上后山金鸡山祭扫老祖太婆的祖坟。刚刚拜祭好祖坟,老天爷下雨了,赶紧下山,天渐渐暗淡下来,春雨绵绵就是这样。晚上在我二妹家吃晚饭,晚餐非常丰盛,算苗爆炒大黄善鱼,油炸泥鳅,肉陷油豆腐,拔海蛋,清炖排骨等。第二天上午,我们大队人马来到隆市王氏宗祠拜祭老祖宗王万庄的灵位。这是一座最古老的建筑。亦称渔溪王氏(一作愚溪)宗祠,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时称崇本堂;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达1950平方米。民国29年(1940)再次修饰后改称王家祠堂。1988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祖王万庄,宋代进士,曾任宝庆邵阳令。晚年携家眷云游,卜于长坪。此地山环水绕,当时祠前有一口阔约百亩的大水塘,塘中小山俨若一方官印。有好事者去挖,越挖越长。有个风水先生怕毁了这风水宝地,杀了只狗,将狗血淋到印山上,从此印山再不往上长了。万庄公这才买田安家,在水塘边建了小祠堂,名叫崇本堂。后来祠堂被烧毁,万庄公十四代孙王大礼上书衡州知府史中,史中批示同意建祠。这时王氏族中出了个工部尚书王诏,由他主持修祠,20年后建成。史中亲自题词,声名大振。拜祭过宗祠,来到宗祠右边的祖山,这里葬有老祖宗王俊杰、王继旺等祖先坟墓。上坟扫墓就是给祖坟培土,除草,插春条,插春花,点燃香,祭敬酒,放鞭炮,作辑,一连惯动作很有规律性。年年现事,年年现动作,都是重复。

  紧接着,我们大队人马来到家父的祖坟地,给老人家祭祖扫墓,去年这里是树林茂密,青翠绿叶,今年这里不知什么时候发生了山火,树枝枯竭,残花败柳,祖坟围墙内的银柏树被火烧死了五棵,真可惜的,经过这个春天,看能不能复生,但愿上天能够保佑复生。

  完成祭祖扫墓任务,大家可以踏青尝景了。春回大地,一派生机,百花争艳,由于今年气温偏低,油菜花正开的茂盛,到处是一片片金黄色,人们站在花中,花在人中,景致特别,赏心悦目。

  今年清明天气还好,昨天还在下雨,今天却已经雨停,人们纷至沓来,人来车往,真是车水马龙,高速公路收费站口是排队出入。在公墓山、在祖坟山、在城市、在农村,到处都是手拿春花和春条的人们,匆匆忙忙而来,匆匆忙忙而去,老的老、小的小、有领导、有工人、有群众、有学生,有的是从外地赶回家的,有的是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赶回家的。真比春节还要热闹。这也可以说是一次民族主义教育,也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特别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