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着你的梦……”
念起青春,第一时间想起罗大佑这首《追梦人》里的一句,这是电视剧《雪山飞狐》的主题歌,也是我少年时代喜欢的歌。属于青春的符号有很多,而伴随青春一起常常吟唱的歌曲是其中最生动的符号。
我们这一代是70后,小时候,文化娱乐资源少,经常一个胡同几家人都挤到一两家去看电视,电视主题曲天天听,便会唱了,《便衣警察》、《射雕英雄传》、《一剪梅》等电视剧主题曲的旋律和歌词如今还能记忆犹新,虽然当时的剧情都已模糊了许多,可歌曲还会温暖着不再年轻的心;初中时喜欢郑智化,走路、骑车、课间时总会哼哼《水手》和《星星点灯》给自己听,尤其喜欢“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那一句,同学送我一盘他的磁带,视若珍品;高中时喜欢周华健,他的《风雨无阻》百听不厌,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了几盘他的专辑,戴上耳机翻来覆去地听;后来走出大山,上大学到了省会石家庄,知道的歌星多了,听的歌也多了,蒋大为、阎维文、刘德华、张宇、邰正宵、Beyond、梅艳芳、林忆莲……他们是再熟悉不过的舞台形象,他们的声音也总响在耳边。大学校园里,一日三餐都是在校园广播的美妙歌声里享用的,经常有男生为喜欢的女生庆祝生日点歌一曲,大家都会听到,都会感染到那份祝福……
这几年,常常下载一些歌到手机里,选来选去还是那些经典的老歌,新歌一首也不会唱,也听不明白。其实,不管哪一个年代的人们,每个人的青春总是与一些特定的歌曲为伴的,父母亲一辈在红歌声中长大,我们在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中追梦,我的孩子则在周杰伦、张杰等我说不上来姓名的歌手的歌声里弹奏着属于他的少年时代的旋律,而让人刻骨铭心的歌曲总是定格于十七八岁的日子,即便青春总会远逝!
青春离不开歌,同样也离不开小说。我们的青春也曾在小说里追梦,那时候没有网络,看电影也不容易,所以看小说占据了课余的大量时间。
小人书是我们关于课外书的最早记忆,大书只记得《今古传奇》和《山西民间故事》。《今古传奇》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后来被拍成电影《卧虎藏龙》的《玉娇龙》,长篇连载小说讲述着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吸引着我看了一期等待下一期;《山西民间故事》里的传说和神仙鬼怪的故事也让我开阔了眼界;当时我们自己也有《青龙民间故事》,那里记录的都是与家乡有关的一些传说,使我对家乡有所了解。有一次和孩子的爸爸唠起小时候读书的事儿,我们都疑惑为什么当时《山西民间故事》竟然会发行到我们这个小山村来呢?他猜测,也许是因为那里是中原文化的起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吧,听着有点道理。
初中沉浸于琼瑶的爱情小说、三毛的流浪小说和席慕容的感性散文里,我常常跟着文章里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的美好爱情故事起起伏伏,傻傻地跟着欢笑、跟着落泪,同时也编织着自己懵懂的爱情梦,写一些只有自己能看懂的诗歌和短文;高中迷上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书常常藏在课本中间,书都是厚厚的,而且一套是好几册,害得我常常熬夜、上课偷偷地看,为的是赶紧还给别的等着看的同学。那时候,经常在做梦时,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功夫十分了得的侠女,能飞能打,除暴安良,厉害极了、亦英勇极了!大学时,图书馆资源丰富,我开始读大量的名著,鲁迅、冰心、列夫?托尔斯泰、雨果等很多中外名人的书都是在那时候读的,而像《名利场》、《红与黑》等很生涩的书也都能坚持看完,那时看书的劲头很足,常常和对床姐妹秉烛夜读,怕被老师发现还常常抱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读过了还常常写一些读书笔记,记下优美的、有哲理的句子。那时候的我们过生日,也常常送书作为礼物,我的一个好姐妹,就送过我一套《荆棘鸟》,每每读到扉页上她祝福的话语,我的心中总有一股暖流涌起,那些话一路温暖我至今。现在想来,大学真是最适合读书的时光,过了那一段时间要想多读一些书真是不容易了,那需要一颗能够沉得下来的心。
青春的日子里,当然也有一两个男孩子的身影,但不管是纯洁的友谊也好,懵懂的爱情也好,因为年轻,因为无知,因为环境、因为现实,那些属于青春的、青涩的有关男孩子的情感无论如何也经不起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沉淀,所以只好选择渐行渐远渐无书、渐行渐远渐无声。所以,当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时,跟着相似的场景一起回忆逝去的时光时,我们可以轻笑着调侃彼此的过去,那些云淡风轻的日子就那样永远的难以再见了,尽管心底依然镌刻着属于那段岁月的、难忘的、也难以言表的美好记忆。
而青春里女孩子之间的感情却不同于男孩子,每个时期都会有情投意合的女同学,情同手足,二三十年一起走过的感情,越是经过时光浸染,越耐久越深厚,然后成了一辈子的好姐妹。同在家乡的同学,几天不见,便会打电话问候,相约晚饭后一起散步,或者假期里带孩子一起去爬山,或者一起吃顿美食,孩子玩孩子的,而我们则仿佛回到少女时代,诉说着一些生活上琐事,遇到困难了,也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外地工作的几个,也时常牵挂,时不时地煲一个电话粥,问候彼此是否一切安好。有一位初中同桌,我们都喜欢写东西,如今还常常在一起,爬同一座山,走同一条河,记录不同的心情,然后拿着自己的文字让对方修改,这份爱好、这份相知相惜来源于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在生活生命中延展了一段纯洁又深厚的情怀。大学里也总会有那么几个走得近的姐妹,即使时空两隔,也不会阻断牵挂的思绪,常常一个问候的电话、一个空间的驻足、一句温馨的评论,都让我们感觉其实并没有离得太远。
…… ……
只是匆匆、太匆匆,一切俱往矣。不管愿不愿意,时光总是在飞逝,青春的面庞、青春的笑颜、青春的歌曲、青春的小说、属于青春的一切也都随着飞逝。
一转眼,我们就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了,可“惑”其实一直都在跟随着,回首望望来路,心中会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也会追问为什么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还会因非要承受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的痛苦而烦恼……人已经不再年轻,心中却一直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可每当看着孩子们逐渐和自己齐肩,每当看到老家的亲戚家已经有我的隔辈人在蹒跚学步,每当看到自己两鬓间的白发,真切地感觉自己不再年轻了,于是心又稍觉恐慌了,对于青春,便任命地只有怀念的份儿了。
到如今,我们只能一边悠悠地怀念着,一边深深地希望着,希望还能抓住青春的尾巴、感受青春的音符、留住青春的味道、保持青春的活力,然而,这份恋恋不舍、这份“不可追”恐怕永远要盘旋在心底了;无可奈何的我们于是又要学会珍惜——珍惜当下应该是对无悔青春最好的纪念、最好的注解吧,我希望,通过珍惜当下,会让青春以另一种姿态永远鲜活在我们不再年轻的生命里,温暖我们逐渐老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