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谚语:“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然而每个人在成长的阶段一定会面临扬起船帆架起船桅离开港口的一天,当我们告别孕育我们的温床,摔了跤、受了寒、吃了苦,面临人生窘境,唯一能够给予慰藉的媒介,无非就是朋友。
朋友又能够分类为许多类别,若广义的探讨则划分为二:益友、损友。因此我们选择朋友首要条件就是“真心相待”,如果朋友之间能够相互支持、合作,无论是生活亦或着是心灵上的洗涤,假若朋友只是贪图一束肉、一壶酒,那么即是损友。许多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重量不重质,酒足饭饱后吐吐牢骚时,才知瞭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只能倚靠酒精遗忘罢了。
只是徘徊于社会的矛盾,又不得不与人际低头,人的一生中结识各式各样的朋友,我们可以主观的断言益友或损友,但是每个人的个性、兴趣、价值观都不一样,所以对于朋友我们只能仅限于自己的观感,不随意评论他人之长短。在于人际之间似乎蕴藏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认识”作为合作的依据,因此多认识一个在于己身的人脉就是多一条路。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能够多认识、多了解、多接触印象中的这些不熟识的朋友,如果他只是为了混一口饭的朋友,何不引导他变相价值观,这只是他的盲点。再一次审慎朋友的意义,给他鱼吃,不如给他钓竿。能不能领悟就看个人修行。
人际若与益友两者结合,那么我们能够随时有个观摩的榜样,更有效率的游走于人与人之间,理想即是达到朋友重质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