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摈弃,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师生情感互动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来进行,必须自始至终要有学生参与的机会,不断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及时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索指导,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经历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时大体相同的智力活动,真正使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又长了智慧。

  案例1在教《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而是把形式结论的思维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顶点A作对角线,可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2、A点与哪几点不能再添辅助线构成三角形?

  3、分成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n边形从某一顶点作对角线可构成几个三角形?内角和怎样求?为什么?

  5、你能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吗?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积极思维,主动获取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富于变化的过程,记得一位教师在讲解“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时,学生对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符合某个条件的点的集合所要求的'两点要求理解并不十分深刻,反复举出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等集合来说明,学生还是似懂非懂。这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教室里可以看作是全体同学的集合吗?

  学生一愣,但马上笑着回答:不是,您不符合条件。

  教师拉起前排一位同学一起走出教室,再一次让学生理解“教室里是否可以看作全体同学的集合”这一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并出其不意打破了正常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2假设有若干杯甜度(浓度)相同的糖水,经过以下操作后糖水的甜度(浓度)是否改变?

  1、将所有糖水到在一起;

  2、将任意多杯糖水到在一起。

  问题提出后(稍后),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变”。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后,又给出了一个问题:若将a/b、c/d……m/n均视为到前糖水的浓度,且分子为糖的质量,分母为糖水的质量,则它们有何关系?

  生:a/b=c/d=……=m/n

  师:那么到后糖水的甜度呢?

  生:(a+c+……+m)/(b+d+……+n)

  师:两式有怎样的因果关系?

  生;若a/b=c/d=……=m/n则(a+c+……+m)/(b+d+……+n)=a/b

  师:若a、b、c、d……m、n是单纯的数字,那么上式一定成立吗?

  生:(沉默,欲言又止,处于困惑中)

  师:凭以上的直觉与我们的勇气,猜测一下可否?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见仁见智,最后得到完整的等比性质。让学生亲历了定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顺利掌握知识结构奠定了良好的直观思维基础。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信息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的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

  个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可看到另一种现象: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往互动的活动中,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讨论似乎成了教学过程的必经之路。讲究合作没有错,关键是讨论的问题、方法和教师课堂处理方面有值得商榷之处颇多。

  如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学生的讨论刚刚开始就被教师打断,然后教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和方法,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教师详细讲解探究理论,说明注意事项,一堂课足足将了三十多分钟,还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再讨论、再探究,走过场了事,让我们看下例:

  案例3(某数学公开课正在进行中,一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师:(兴高采烈地)这位同学很会动脑筋,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高兴地自觉分组,情绪高涨,讨论积极,不到2分钟。

  师:(不停拍手,作手势)停一停!停!谁来汇报刚才小组讨论的情况。

  学生鸦雀无声,无人举手。

  还有当一些学生未能及时回答,便马上找优秀生代替。这些现象在公开课、研究课中经常出现。让学生合作学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数学来讲,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在教学中,应多些耐心,不要让课堂成为教师和优秀生的独白,变成教师执行教案的生硬的操作。

  归结起来,教学中出现这种紧急“刹车”往往有以下几种原因:

  1.形式主义。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怎能没有合作学习呢?不然,课怎么评?“假合作”也是“合作”。有比没有强。

  2.教师的思维定势。老师觉得学生智力不佳,学习成绩不理想,定然说不出所以然,不会是什么好答案。

  3.教师觉得自己课时紧,等学生讨论、回答,回耽搁教学时间,甚至打断教学思路,弄不好还会完不了教学任务。

  在新课改中,我们既要坚决改变“独霸课堂”的习惯,又要反对搞形式,谈“讲”色变。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一个极端,而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九年级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3.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4.《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7.《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8.《24.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