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

时间:2021-08-31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

  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快来看看吧!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

  一个人在94岁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吴孟超院士在这样的高龄,依然每周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坐堂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主持着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的日常事务,并亲自带教着多名研究生。

  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年逾九旬的老科学家依然充溢如此的生机?

  “朴素的报国心,伴随一生的选择。为人民服务,则是一生的信仰!”回想走过的人生路,从医73年、有着60年军龄和党龄的吴孟超说到:“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吴孟超老人执着地前行着。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手中一把刀

  “啪”,护士递来的手术刀,与他的手掌轻轻相击。

  5月26日上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6号手术室。又一次,老人伸向血肉深处,剥离、阻断、切除,双手取出肿瘤,缓缓托起。这一刻,一个5×6厘米大小的肿瘤被分离出肝脏。整台手术操作沉稳笃定,动作熟练灵活。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在手术台前已经整整站立了1个多小时。而这,是老人工作的常态。

  吴孟超走路从容而矫健,说话思路清晰,声音洪亮,握手时还很有力量。

  我们看到这是一双白皙、修长的手,不颤不曲,灵巧有力。唯有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那是常年握止血钳的结果。

  这双手曾在马来西亚割过橡胶,曾在抗战烽火中为建筑大师梁思成描过图。也正是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把近1.5万名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绝境。

  一场手术,生死之间。参与手术的医生、肝外二科主任王葵说,吴老平时态度温和,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威严,紧握手术刀的双手有力又坚定。

  从拿起手术刀,吴孟超就从来没有放下,至今仍保持着年平均200台的手术量。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94岁高龄依然精准无误。吴老说:“我现在的身体情况,自己还能坚持。我的锻炼是看病、查房、看门诊,时间用在看病上,我高兴。”

  “吴院士是我们的`精神领袖,很多医生护士面对苦和累,想想吴老专注的神态,自己也会打起精神加倍努力工作!”王葵说。

  心里一团火

  1922年8月,吴孟超出生于福建闽清一贫苦农户家。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前期过来打工赚钱的父亲。在马来西亚,幼年吴孟超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

  吴孟超就读的光华学校,是华侨创办的。孙中山亲自题写校名,并写下校训“求知求义最重实践,做人做事全凭真诚”。

  1936年,吴孟超升入本校初中。他自己做主,把名字由“孟秋”改为“孟超”。那时,从国内来了一位新校长,他经常给学生讲国内的形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英勇作战的事迹,成为马来西亚华侨们的热议话题。

  初中毕业,按照当地习俗,校方和家长是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一次的。当钱收齐之后,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建议立刻得到全班同学的拥护,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的传递,送往抗日根据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校长和老师激动万分,立即把电文抄成大字报贴在公告栏上,这件事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受到这次事件的鼓舞,1940年,18岁的吴孟超和6名同学相约回国抗日。到达云南后,他们一时去不了延安,留在昆明求学。他后来师从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

  “是党让人民看到中国的希望,是毛泽东和朱德为我们捐钱给延安的事专门回信,坚定了我为党奋斗终生的决心。”吴孟超沉浸在无尽的感慨之中。从回到祖国的那一天起,从目睹解放上海的大军露宿街头的那一刻起,他已为自己的忠诚、自己的挚爱找到了扎根一生的土壤。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同济大学毕业的吴孟超成为第二军医大的前身华东军区医院的住院医生。从那时起,他就申请入党。此后年年写申请。直到1956年,吴孟超迎来人生最为重要的一年,他称之为“三喜临门”:参军、入党,还成为一名主治医生。

  身上一股气

  “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吴孟超是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牢牢记得,在入医学院之初,恩师裘法祖就讲过这样一句话:医术有高有低,医德最是要紧。

  “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王葵说到,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

  吴孟超创立的“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

  “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人?”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他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让病人消除紧张的情绪。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焐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完后顺手掖好被角,并弯腰将鞋子摆放好……吴老不经意间的动作,常常感动患者。

  “我现在94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我要培养更多人才,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吴孟超动情地说。

  吴孟超亲手带过的徒弟已是第四代了,仅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就有70多名,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他常对学生说:看病是人文医学,一定要关心病人,爱护病人,热情接待病人,“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相关文章:

1.吴孟超院士的人生故事

2.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爱国故事

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

4.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三个爱国故事

5.美国之父华盛顿的成长故事

6.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实现报国梦的艰难故事

7.外科鼻祖神医华佗的故事

8.“云南白药之父”-曲焕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