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群众路线民情日记
帮最困难的人
5月27日 星期一 晴
端午节临近,带着对谢荣生全家的牵挂,我与街道干部唐永平、谭君文及村支书谢茂林前往他家,送上节日的祝福。
谢荣生是我的帮扶对象,现年70岁,祁阳县龙山街道天马村10组人,腿残,加上患上多种疾病,一年四季基本上在床上度过。家有3口人,老伴身体虚弱,长年患病,儿子不听话,长年不顾家。家里只有两间低矮的土砖房,由于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家里仅靠2亩薄田度日,收入还抵不上医药费,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我曾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这户苦难的家庭。为了改变其贫困面貌,我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方案,确定了帮扶重点。首先为他争取危房改造指标,为此,我四次去民政局协调,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我先后3次去察看和监管。现在房屋改造已经完成,墙壁变白了,地面变平了,屋顶不漏了,屋内变得亮堂、整洁、干净了。为了方便他的生活,我又积极跟县残联联系,申请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为他配置了一把轮椅,砌了一口矮灶,并且屋内屋外全部平坦畅通,他一个人可以摇轮椅自由出入。
到他家时,两位老人正在房屋前坪上晒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我们到来,老人动情地说:“书记,你那么忙还时常来看望我们,你的大恩大德我们该如何报答才好呢?”“你们幸福快乐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我说完,大家都笑开了。
从谢荣生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看到了结对帮扶的内涵:结对帮扶不能走过场,空喊口号,流于形式,应付了事,而应该去结最贫困的户,帮最困难的人,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的贫困面貌有所改变,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托起未来的.希望
4月18日 星期四 多云转晴
天空终于放晴了,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笑脸。上午9时,我陪同县委常委、副县长左雅婷以及扶贫单位的十多位同志,再次来到县级扶贫村——竹山口村。
竹山口村是全镇位置最偏远、资源最贫乏、群众最贫困的一个村。行走在崎岖山路上,偶尔看到一、二间茅房瓦屋夹裹在翠绿的山林中,显得那么破旧、那么苍老、那么刺眼,还有几间在前几天大雨的冲刷下倒塌了,剩下断壁残垣。看到眼前极不协调的一幕,作为镇党委书记,我有一种深深的歉疚感,心头一酸,眼角湿润了。
据村支书曹清国介绍,全村628人,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110亩,地少林多。目前,村里外出打工的占了一半多,剩下的大都是“386199部队”。我们来到1组只有7岁的雷谨榕小朋友家,因祖母身患尿毒症,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小谨榕继续上学存在困难,看到他求知若渴的眼神,我们心里一阵刺痛,连忙递过1000元钱放在他祖母手里,嘱咐小谨榕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继续学习,有党委、政府做坚强后盾,再难的路也会走过去。小谨榕眼含泪花说:“谢谢叔叔阿姨,我会好好读书。”
从小谨榕家出来,我们走了2公里盘山公路,来到7组看望村民唐友元。唐友元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现年65岁,自小体弱多病走路不便,从他家走路到村办公室,平常人走路只要半个钟头,他却要走4个小时,挑水、碾米等问题对他来说就更难了,重体力活对他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除了楠竹出售有一点收入外,基本上靠村民接济度日。我们一边送上慰问金,一边鼓励他战胜困难。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了解情况,一路思索对策,不知不觉来到了8组唐菊群老奶奶家。
唐奶奶虽然79岁高龄了,但腿脚灵便,说话口齿清晰。我们一进门便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唠家常。当左副县长问她家里还有哪些人时,老人居然操起半生不熟的祁阳普通话说道,老头子和大崽都在家陪她。她的幽默风趣惹得大家开怀大笑。左县长又问她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她说:“最大的梦想是把村里的路修好,把自来水引来,村民有平坦路走,有干净水喝。”
回到村办公室,我向村支部书记曹清国详细了解村公路建设、村饮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和村里的困难户、贫困生情况。我边记录边思索,帮助群众根本脱困,不仅要鼎力扶持村里的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创造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要扶助村里贫困学生,为学生的求学之路铺洒阳光,为村里的科学发展增添后劲。孩子是村里未来的希望,他们现在知识的贫穷意味着将来的贫穷,党委、政府要关怀、关注他们,也要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心、帮助他们。倾听着村干部的详细介绍和村民们对未来的憧憬,我倍感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会上,我向村干部表态,竹山口村作为县级扶贫村,各项事业发展镇党委一定全力支持。我要求村干部一方面要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多方筹集资金,发展村小学,镇党委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援助,举办一次捐资助学活动,确保贫困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号角已经吹响,工作有序推进。我坚信,竹山口村一定能圆村民的致富梦、学生的求学梦
【乡镇群众路线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1.走基层民情日记
3.小学日记
4.相遇日记
7.开学感受小学日记
8.小学日记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