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在沧桑岁月中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是什么让我在滚滚红尘间养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是什么让我在逝水年华中从未失去无限的感动?……是琅琅书声,是悠悠书韵,是浓浓书香。
我的整个学生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因此酷爱文学的我,只能把当时所能看到的小说都借来,或者买来看,例如《艳阳天》、《海岛女民兵》、《闪闪的红星》等。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所谓的小说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是“文学”。直到我高中毕业,“四人帮”垮台了,我才看到了真正的中外名著,如《鲁迅全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等,如饥似渴的我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文学的教益和文学的作用。参加工作后,更是嗜书如命。也许是因为当教师的缘故吧,我的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除了把文学和教育书籍继续作为阅读对象外,我还着重阅读了经济学、人类学、哲学、政治学、领导学、发生学甚至医学方面的著作。之所以“不务正业”,把教育学科之外的著作作为阅读对象,是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很多教育问题不是教育自身能加以说明和解决的,教育自身的理论很多是借助其他学科作为支撑的,教师的成长远不是靠教育教学的书本可以滋养的。联系教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去阅读其他学科的知识,常常会让我进一步扩大分析教育问题的视野和眼光,增进探讨教育问题的立场和角度,提升思考教育问题的水平和质量。
每个月的购书成了我的一项生活内容,逛书店又成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每当踏进书店的大门,像一个远方的游子回到了久违的家,倍感温馨和亲切。更为可贵的是在我的影响下,周围的人也喜欢上了读书。我因势利导,发出了“营造书香校园”倡议,将阅读纳入新课程实施计划。现在全校30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读书成了我们共同的爱好。每天读一点书,每天净化一下心灵;每天读一点书,每天充实一下精神;每天读一点书,每天的日子都是新鲜的;每天读一点书,每天的生活都是有价值的。
斗转星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读书,使我变得充实而成熟,聪慧而勇敢。现在,已过已年过半百的我,之所以能够从容而自信地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和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都得益于我比其他人多读了几千本书,多写了几百篇文章。
书籍是我心灵的港湾,读书是我精神的寄托。书房即心房,书香韵心香。随书潜入心,润心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