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十二点来临啦!已经是九月十日了。这是最后一次为小学的老师庆贺教师节了,同学们一改以前那种送礼物、送贺卡的庆贺方式,酝酿着给老师过一个难忘的教师节。
九号下午快放学的时候,同学们把老师请进教室。当老师推开教室门的时候,只见同学们手捧燃烧的红烛,这红烛不正象征着默默无闻,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给了我们无穷的知识和力量的无私奉献的老师吗?当老师走上讲台时,同学们给老师献上了粉红的康乃馨,朵朵娇艳的康乃馨不仅代表着我们对老师的无比尊敬和钦佩,而且还感谢老师对我们母爱般的关怀。平时,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悉心培育我们这些花园里的花朵,而在我们心里,老师是美丽的康乃馨,那些簇拥在康乃馨周围的满天星就是我们,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盛开的花朵。老师怀抱鲜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接着,全班齐声高唱赞美老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歌声荡漾在整个教室里。最后,同学们高呼:“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教师节快乐!”老师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老师明白了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懂事了……
这个教师节是老师永远难忘的,也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因为这个教师节,我们才真正懂得了“老师”的真谛,真正明白了“老师”的含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你们幸苦了“你们是勤劳的园丁,我们是一个刚刚直起的小树苗。你们把我养成一课知识丰富的大树“。
一支粉笔,行云流水;两鬓斑白,无怨无悔;三尺讲台,尽显风采;四季如春,孜孜不倦;五谷粗布,淡泊名利;六神汇聚,乐在其中;七星拱月;夜以继日;八方桃李,芬芳满园……
老师给我们的礼物数不胜数,送给我们淡淡的风,快乐随风飞扬;送给我们淡淡的雨,幸福随雨而下,教师节到了,我们有能送老师什么呢?一束美丽的鲜花?太老套了,一个热情的拥抱?没有新意,送老师一本笑话大全?老师有没时间看……老师的.身体越来越差了,每次上课都扶着腰,我们决定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给老师“56个快乐”因为我们班有56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开始献礼物了,毛巾、雨伞、茶叶、图书……因为老师不允许我们买花,说是浪费,所以同学们就买些实用的。
到我了,我两手空空的上去,大家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转过身,对着大家说:“我给老师唱一首歌,大家一起唱,好不好?”“好!”肯定坚定的语气,不带一丝犹豫。
“你给我一句话,就打开我一扇窗,你给我一个微笑我就浑身是力量……”我们齐唱着老师这首歌,唱完了,老师激动的把我搂在怀里,我突然发现,一滴泪水从我的手心划过,时间仿佛停止了,就连最调皮的同学,也沉默了,每个人想起了许许多多的老师,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两滴留下来,过了好久,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下课铃响起了,宣告着老师的含辛茹苦……老师,拾一片落叶,让她写满金色的篇章,送到您的桌旁,告诉您我们最美的愿望是您的健康幸福;唤起一阵微风,让它满载绿色的清凉,拂过你的额头,为您带走所有的烦恼与哀伤……最后祝您:教师节快乐!
静夜,台灯下,我苦苦搜索记忆,明天是教师节了,我该送给老师一份怎样的欣喜呢?还和六年级时的教师节一样吗?读六年级时,在教师节的前几天我们几个好朋友就商量,一定要给敬爱的班主任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计划周详,终于行动的日子到了……
教师节的前一天,放学后,我们向班主任老师要了教室的钥匙,说有东西忘了,想回去拿,老师当然答应了。她把钥匙交给我们,还嘱咐道:“拿好,别丢了”。我们答应着,然后飞一般的跑回了教室。开门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搬了几把凳子放在讲台上,再找出一盒彩色粉笔,先在黑板中间写上“老师,节日快乐!”几个大字,然后在四周画上;彩色各异的漂亮花边,最后画了一个园丁正在拿着喷壶在浇花。寓意很简单,园丁象征老师,我们就是那一朵朵小花,近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想着明天老师看到后的开心笑脸,我们的心如同喝了蜜一般甜。第二天,我们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教室。教室里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每个人都屏息坐在座位上,静等老师的到来。几分钟后,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她一抬头,看到黑板上的几个大字一下愣住了。许久她把脸转向我们,眼角溢出了泪花,她缓缓的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又戴上眼镜,声音近有些颤抖的对我们说“谢谢,谢谢同学们!我太高兴了,你们送给我了一份无价的礼物。”
那一堂课,整个教室都弥漫着幸福和快乐!关上记忆的大门,我懂得了老师的欢喜。于是拿着作业本在老师的评语后面认真地写下了这样的几行字:讲台三尺,铸就了您一生的梦;黑板一面,成就了您一生的荣;粉笔一支,镌写了您所有的真谛;教室一间,放飞了你所有的希望。
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那满园的桃李,在真心祝福您节日快乐!
初二:彭金波
【【实用】教师节快乐作文500字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