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村庄的记忆为题目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总想写一些关于故乡的人的故事,搜肠刮肚地把思绪在故乡的每一个人的身上掠过,应该是在发现或者是突发奇想地把他们琐碎的事记录下来。

  在我生活的村子里,从有人居住一直到今天,没有可以考证的文字依据(只是有些家族的族谱有简略的记录)。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无法收集,即使能找到相关的印证材料是,是十分稀罕的,也同样是封闭的,不肯与人作参考,怕被流失。

  的确,每一个村子都有他们的传奇,都是一本厚重的、宝贵的生活史。因为生生不息,人气繁衍至今,许多的苦难和磨砺,历经时间的流泻才有村子今天的布局,才有创造生活的艰辛和感动之处。

  每次回到村子里,八九十岁的老人们已经不多,他们口头里传下来的是村子的苦难和兴旺。我深深地体会到有关村子的发展是一辈又一辈的人在不断追求 ,不断付出后的新面貌。

  他们的故事平平淡淡,没有风生水起、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只有淳朴至善的大山性格,同样把振兴家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如今的老人们谈论起上世纪四十到七十年代的生活,是命运注定给他们要经历的一段磨难。

  他们大多数的人家都因为贫穷而衣食没有着落,人不人鬼不鬼的拖家带口过日子,饥饿和疾病时时在威胁着,在忍饥挨饿的岁月里苦苦的挣扎,因为那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宝贵的,对土地的依赖性特别的强烈,没有土地就无法耕种,就没有粮食就得挨“二两八”(饿肚子)。

  那段心酸的岁月,更多的是留给他们心里的伤痛和无奈。但是,每一个人都在拼起老命地努力,设计自己的劳动能换来饱餐一顿的愿望。

  我不能不为村子里的人感动,是因为有他们的不断付出才有村子的变迁。

  打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也就知道,生活在乡下的孩子,经历饥饿的时间要多一些,甚至是当今孩子们想都想不到的,也不敢去想,或者说没有意思的话题。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是金贵的。生活是富足的,心里的压力要少些。

  可是,我的孩提时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只有可以帮助干活,就要被父母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放牛、打猪草、砍柴之类的事,使父母都有时间在大集体里挣工分,有时候,安排的事情没有做完,是要被父母责骂的,这也就成了父母辛劳候的泄愤的方式。是啊,父母也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能为他们或多或少地藤出手脚休息一会儿。

  有些时候父母还强调,用一种严厉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完成的活,我知道,农村的孩子没有真正的闲过一天。我就是那个年代的孩子的一个缩影,历经酸甜苦辣咸的磨砺,才知道今天拥有的是多么的不容易,才倍感今天的生活的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