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环保趣事作文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她,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享受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她,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因为我们的家园在不断恶化,所以我们要保护她。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我家也兴起了环保之风。
水,人类生活的依靠。近几年来,由于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纯净水越来越少。这引起了母亲的主意。她每次都把洗完蔬菜的水和洗过衣服的水积累在起来,等积累到一定的量,就用来浇花!日子长了,不仅节约了水,也少交了不少水费!真是一举两得呀。
电,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能量。而发电不仅要浪费资源,还要破坏环境。所以,每当晚上,我们一家三口都要出去购物,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不开灯。不仅如此,我家的冰箱也一直不开,这算是对“环抱”的支持吧!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一直以来,我家每当出去吃饭,都要带环保筷子。很多人都笑话我们,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把环保放一回事。要知道你眼前的一双一次性木筷,它会消耗大量的树木,据说,中国人一年大约要“吃掉”2500万棵大树。种种情况,使人触目惊心啊!还有,大家都不是认为手帕纸比毛巾干净吗?其实你错了,用手帕纸不仅比用毛巾肮脏,而且破坏环境。我不得不说我家就在这方面做得好,很少用手帕纸,用的都是毛巾。
在回收方面,我家做得也不错!无论是废纸,还是废电池,无论是空瓶子,还是烂金属,我们都会把它们搜集起来,毕竟积少成多,到时候再卖出去,可有一笔收入哦!
环保,刻不容缓!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应当少开私家车,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废电池,不用一次性木筷……单个人的环保行动就像一盏灯,当它亮起时,周围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如果大家都点亮自己那盏灯,整个世界将会一片光明。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祖国大地遍是绿水青山!
第2篇:环保趣事作文
“哎呀!好臭呀!”“这垃圾太多了!”“蚊子苍蝇真讨厌呀!”走过垃圾桶时,经常能听到人们这样抱怨,为了清理垃圾,清洁工们每天总是忙忙碌碌,非常辛苦。
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就产生了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环保垃圾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这种环保垃圾桶就像橡皮泥一样,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形状,它就是什么形状。每天它的颜色都会不断变化着,当旭日初升时,它会变成红色,让人看一眼就觉得精神抖擞,一天都会有好心情;当正午时分,阳光刺眼时,它会变成浅浅的蓝色,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把所有的烦恼一扫而光;当夜幕降临时,它又会变成金黄色,发出明亮的灯光,让走夜路的人们不再感觉害怕。
环保垃圾桶上有三个按钮,分别是红色、黄色、绿色。可别小瞧这些按钮哦,它们的用处可大着呢!
当清洁工按一下红色按钮,垃圾桶立即从身体里伸出一个大大的吸尘器,可以把街道上的灰尘都吸进它的肚子里,经过处理和加工,变成一个个形状可爱的玩具,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当清洁工按一下黄色的按钮,垃圾桶就会张开大嘴,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或一个个净化球,这个净化球可以发到污水里,污水就会立即变得清醇可口,可供人引用。
当清洁工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垃圾桶立即会把各种果皮纸屑等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把可回收的垃圾加工变成花草,美化环境,把不可回收的垃圾变成建筑材料,这样人们就不会再去破坏环境了。
自从我发明了这种垃圾桶以后,清洁工们不再那么忙碌了,我们的家园变得干净而美丽,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幸福。
第3篇:环保趣事作文
面对自然气候的恶化,于是人们从日常的行为开始保护地球家园――开始了低碳生活。
“叮呤呤……”,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铃声,睁开朦胧的睡眼,希望的晨曦射进窗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早上的洗漱穿戴一如既往,但洗脸刷牙的水用得少了,只为节约水资源;背上书包,和走下楼,钻进小汽车里送上学,们家的小汽车不再是加油的汽车,而是环保的加气汽车,可以减少碳排量。
跨入校门,欢声笑语依旧,空调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已闲置多时,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的太阳能取暖设备,就连电灯用的电也是用的风能电力。
放学了,校门外很是喧闹。以前的零食小摊已不复存在,因为同学们为了保护环境已不吃零食了,因为零食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碳排出。
回到家,迅速地做完作业,和其他同学一样为了不熬夜,少开电灯节约用电。
闹钟也是用带发条的那种代替电池的那种,因为制造过程中产生很多碳,废旧的电池也对地球土壤成份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吃晚饭时炖肉用的酒精炉烧的是用麦秸等原料制作的生物酒精,电视机也集中到一起看,有时会因为频道的喜好产生分歧,但为了节约用电,还是通过民主的举手表决方式,少数服从多数来决定。
地球,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都爱护着您,唯一的希望就是让您斑驳的面庞重新光彩照人,不再有吞噬人类的海啸地震,空气能够清新起来,天空能够湛蓝起来,大地能够绿化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