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身当在立业先》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由市纪委精心打造的文化养廉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使党员干部和“横渠先生”张载、“中华尊师第一人”燕伋等一代圣贤、为政楷模、廉洁榜样“见面”,真切感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政治文化和廉洁文化。正身当在立业先,正身当正己,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尚廉的正能量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正身当在立业先》观后感

  一、正身先正心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都集中体现了这个人本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要心中装着群众,尤其是作为民政工作者,要把民政事业当作“菩萨”事业,胸怀“大爱”,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忧虑疾苦,努力使我们的决策部署、发展思路、工作重点符合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工作。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深入开展“持续转变作风,聚力追赶超越,我们怎么办”讨论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整治行业不正之风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落实好以民意收集、归类督办、结果反馈、考核运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最不满意问题”整改机制,确保转变干部作风与排解群众难事同步推进,把活动效果体现在群众满意上。

  “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是古往今来我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为官之道。从东晋陶渊明、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当代好干部焦裕禄和高德荣,品行高尚、廉洁从政的官员在历史潮流中总是能流芳百世,被后人所称道。他们明白群众是官员的衣食父母,无论职位大小,从成为一名公职人员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走上了无私为民服务的征程,在这条路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显得尤为重要。习总书记曾说过,“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忠诚、干净、担当”来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正身当正本

  习总书记时常引述、诠释先贤修身立德的道理。“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反躬自省、自我批评,“心存敬畏,手提戒尺”,强调遵纪守法、恪守底线,“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强调防微杜渐、不弃微末,“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强调清心寡欲、志心明性。毕竟,一个人是否能获得最长久的尊重,取决于自身,做官只在一时,修养、学问,却是一世。作为一个人,正身当正本,要清楚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什么是应该颂扬的,什么是应该鞭挞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以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确保自己始终身心端正、思想纯洁、一尘不染,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横渠先生”张载,立身持不逾矩,他留下“六有”、“十诫”,他用自己的言行树立标准,影响了家人子孙。一代宗师的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三、正身当正己

  正身当正己,这应该是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道。《论语·子路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民政系统党风廉政第一责任人,我深知肩上的责任,必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带动全系统党员干部,以千阳“燕伋”为榜样,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笃行、尚廉、厚德”的观念,修身养性,倡导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不辱组织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律人先律己,正身当正己”,应该成为每一名党员的座右铭。首先要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广大民政干部作为最贴近群众的群体,更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无论职位高低、党龄长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工作,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其次加强道德修养。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如果丢掉了这一条,用权就失去了根本,“官德”就丢失了根基。第三要严守党的纪律。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也要严守党的组织纪律,带头遵守和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守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个总开关。

  总之《正身当在立业先》专题片带给我的是心灵上的触动、工作上的推动。我们要将崇德尚廉的正能量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持之以恒、持续发力,让好的作风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