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一年级》观后感5篇

时间:2021-08-31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一):理解与包容

  奶奶一直觉得自己是文盲,所以一直没有勇气拆开儿子寄来的每一封信,知道她终于鼓起勇气去读一年级,认识了一些字,才敢拆开儿子寄来的信。

  信里全是照片,没有只字半语。这时的奶奶才惊觉原来儿子一直都知道她不识得字,所以一直寄来相片。这时才理解儿子对她的爱,才理解儿子的心声。

  因为理解儿子的想法,开始接纳包容儿子收养的女儿。

  因为知道摆脱文盲的重要,出于对儿子的理解,对孙女的爱,奶奶坚决将儿子的赔偿金转入孙女的账户,坚持让朴律师要让孙女读大学。

  世上的恨往往源于彼此的误解;世上的温情世上的包容也往往源于彼此间的理解与爱。

  此理应该是各个国度彼此相通的。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二):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

  不记得上一次好好看完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现在大多数时间沉迷在各种电视剧中。单休的周日下午,没有闲逛的心情,只躲在被窝中,随手点了这部电影开始看。

  开始的情节有点慢,本想不看的,却越来越期待。看温情韩剧每次都是哭肿的双眼吧,眼泪刷刷掉,顺着脸颊流到脖子,然后脑袋里竟然还在想着,人类为什么难过了要掉眼泪,看似漫无止境的眼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越想着,眼泪越止不住,在电影的最后,看着三个人上学的背影,配着奶奶的画外音,哭着笑。

  文盲对于现代人应该越来越少听到了吧,有提起不过是一句戏虐好友的玩笑话,但对于老一辈,这应该是再普通不过了。我的女性长辈中不识字的是大多数,最亲近的应该是家母了。外婆家中有七个孩子,外公年轻时身体不好,很早就病逝了,那时候母亲也才十六岁,最小的阿姨不过十岁。舅舅们是男孩,幸运地都上过学,最小的舅舅一直念到了大学,现在也身居要职,而妈妈还有大姨就没有这么好命,是家里的大姐姐,从小就分担家务农活,没有上过一次学。说起上学这件事,妈妈总是会提起那年开始报名,她跟着外婆后面哭着,到最后外婆也没有同意,没能进到学校里,却要在学校门口卖着自家制的蛋烘糕。妈妈说过太多次,以致于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会有这样一个画面,就像电影中小冬跟着奶奶去了学校,最后离开时候恋恋不舍地望着。

  剧中的奶奶要是没有看到儿子的遗物,应该一辈子也不会再去学习识字吧,但是不识字的痛苦应该一直都缠绕着,让她走不出大山。为了看懂儿子的日记书信,认真开始学习,在厨房中读着每种写着字的用品,惊喜地明白了为什么护发素是没有泡沫的。家母后来断断续续上过几次学,最早的印象应该是我小学时候她去过夜校,后来为何中断了我也不是很清楚,后来也上过几次镇上小学办的义务夜校,我还陪她一起去过,教室里坐满了四十多的叔叔阿姨,跟着老师念着黑板上的字,笨拙地用铅笔写着字,但是大家都很认真,一笔一画,虽然画面违和,却不由让人心生温暖,就是那种简单的认真。可惜的是,后来要帮姐姐照顾女儿,这次的上学也戛然而止。虽然一次次都没能完整学习过,但妈妈总是会抓住机会读自己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字,每次一起看电视,只要有字幕,她就会一字一句地读出来,有时候拿着我的手机念着我和朋友们发的微信,而我在旁边要及时纠正她的读音,并且给她用方言解释字义,或者组词让她更加明白某个字的意思,只能尽量慢慢解释,只能在她想要上夜校时鼓励她,常年在外出差的我,能做的好像只有这么多了。

  不想从这部电影中引申出更多的情感,就像我们含蓄的文化,很多东西放在心里不用说,但是不要忘记做。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不论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阅读。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三):一如既往的温情依旧撼动人心

  什么是爱,也许爱就是为了读懂儿子遗留下的书信,年近七旬也仍然不辞劳苦跟着一群小娃娃学习读书写字;亦或者是奶奶做手术,医生问谁是监护人,小姑娘擦干眼泪大声说,我是!也许爱就是,就让她去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爱其实是在一起,在一起,就这样!不想从这部电影中引申出更多的情感,就像我们含蓄的文化,很多东西放在心里不用说,但是不要忘记做。这世界不是因为懂得多而看得更清,不论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阅读。

  韩国的温情电影总是让我感动得无以复加,没有生离死别,只有平淡的生活,尽管如此,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凭良心说,韩国电影总是能拍到一些震动人心的东西,不像很多国产电影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看完后情感没有任何波动,思想没有任何启发;一部深刻的电影需要导演有深厚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感情,深沉的思想,如果没有这些,是很难拍出真正撼动观众心灵的电影的。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四):一盘午餐肉

  其实我从头到尾都没弄明白这个小女孩和老太太那死去的儿子是什么关系,类似于收养?两个同时失去至亲的人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悲伤点,所以最后生死相依并不出乎意料。所以这种电影你说看点在哪里?如果把人物关系换一下,丧子的和丧夫的婆媳估计也成立,但是媳妇早晚是要改嫁的,婆婆还不是要一个人孤独终老,因此,这种孤儿寡奶的情节最是让人疼痛的绝望。

  我相信世界上疼痛的尽头大约是带着欢乐的,因为没有爱过,就不会痛。就像这电影一般,百分之70的情节都是温暖人心的,用了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痛苦来衬托这温馨有多温馨。

  记得看这片子那晚我躲在被子里流眼泪,流啊流。日韩电影真的是走了一条独特的路,心酸,痛苦,但不绝望。

  奶奶最后终于背起孙女的小书包去上学了,在学校吃午餐的时候,奶奶夹起一块午餐肉问隔壁的“小明”这是什么?“小明”说这是午餐肉。放了学奶奶就去超市买了午餐肉做给孙女吃。不出意料的孙女很高兴。

  电影在结尾肯定会有一个生离死别的场景,这貌似是电影业的行规。导演揪着你的心说我要把孩子送走啦!但是最后还是会告诉你,我骗人的啦!孩子最后又回到了老奶奶身边。终于让不相信爱的我们维护了心中的最后一丝温暖。

  也许爱就是奶奶做手术,医生问谁是监护人,小姑娘擦干眼泪大声说,我是!也许爱就是,就让她去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爱其实是在一起,在一起,就这样!当然,如果再有一盘午餐肉就更好啦!

  《奶奶一年级》观后感(五):其实有你在就足够了

  喜欢日韩电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亚洲的文化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有些含蓄表达的东西,我们可以理解。

  初看电影标题的时候,我就在知道,这部电影走的又是韩国电影的温情路线,不会难看,但是不知道会不会出彩。

  金贞久算得上是韩国的老戏骨了,她演的很多苦情角色我仍旧记忆犹新,其实她的脸应该长得就很悲情了。演技绝对是有保障的。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下去,倒是整部电影没有一点是我要有快进的冲动【啊,其实我是不快进会死星人好不好】

  情节不拖拉,感情很饱满,文化可认同。

  ——监护人,你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么?

  ——就是保护你的人。没生病的时候就守护着,生病的时候照顾着。

  就是这么一句话,小冬,不动里面蕴藏着什么样的力量,用一个孩子的童真,果断的说出来了。

  后来奶奶进了医院,她哭得稀里哗啦的站出来举手说自己是监护人的时候,我哭了。

  你有没有想过,孤单一人的你,哪天进了医院,有个人,即使是个孩子,这么坚定的,在恐惧中举手说——我是!!!

  ——奶奶不认识字,所以活得很郁闷,也没走出过这座山,一身作为文盲,但这世界并不因为懂得多就看得更清,不论是字还是世界,都要用自己的身体去阅读。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奶奶眼中的那批文化人,但是我知道,有很多东西,越来越看不清了,对的错的,真的假的,戴着面具生活的自己,戴着面具生活的别人。

  我读不懂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我认识字,而是因为,我没有用心去读,也不敢用心去读。

  送走小冬的时候,奶奶把有儿子全部补偿金的存折交给朴记者。

  奶奶说:“转告他们,一定要送她上大学。”

  瞬间泪崩。

  其实,前几天才看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据说83%的应届生没有找到工作。曾经,念书真的是贫穷子弟改变命运的一条康庄大道。但是现在这世界上留给贫穷的年轻一代的希望,就这样渐渐地消失了。

  但是,在很多地区,父母仍旧倾其所有的供孩子读书,希望他们以后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样的事情,在整个亚洲文化圈子里频繁的发生着,这里演出来,你懂,我懂,所以感动。

  韩国的父母,日本的父母,中国的父母,当然有穷有富,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应该不是属于富裕的。

  他们穷,他们苦,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过得艰辛,但他们善良,他们能忍耐,他们为子女付出一生,他们才是整个亚洲文化发展的根基。

  想要知道真实的日本韩国社会真实情况的,日本的话建议看看NHK的纪录片,真的很写实。

  最后,用那个上了一年级的奶奶生疏而稚嫩的信作为结尾:

给我金子般的宝贝孙女小冬:

  你要漂亮健康的好好活着。

  还有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

  那样才能像你爸爸成为电视台的记者。

  最后,看着小冬背着粉红色的小书包,抱着熊娃娃奔跑回奶奶的怀抱的时候,觉得自己整个被治愈了。

  其实,有你在就足够了。

  不是么?

  ——在昨天看了《小时代》那部奇葩的不能再奇葩的电影之后,看了这样一部电影,我真的感动CRY了……

  韩国电影,以及日本电影,凭良心说还是能拍到一些震动人心的东西。很多国产电影赤裸裸的拜金主义要我恶心。现在看来,中国的电影真是没救了,诸如,小屎袋这样的电影,只有面瘫的美女帅哥和华而不实的画面堆积起来的音乐录影带,这样的电影票房的丰收只能在中国的影史上留下鲜明的巴掌印。中国的电影,真的不能灌输那种很贱的价值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