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电影《超脑48小时》观后感
《超脑48小时》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该片大量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让整部影片更像是VR版的动作游戏。下面是关于《超脑48小时》电影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1:超脑48小时观后感
看《超脑》这片,跟玩了一场游戏一样。
说来讽刺,好莱坞没少把游戏搬上银幕,却经常连游戏一丝的精髓都抓不住,而《超脑》跟游戏半点关系也没有,却从头至尾拍出了强烈的游戏感。如果玩过《GTA》,《热血无赖》,《黑道圣徒》等都市背景的沙盒游戏,《超脑》简直就是一次游戏试玩视频,全程体验高度相仿。
这个故事的主角一出来,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混账。就像刚进游戏的玩家,好奇心强烈到处做坏事,随心所欲斗殴、杀人、抢车、入室行窃,横行街头,无法无天。尤其是抢了车钻进去,随即切换到第三人称俯瞰视角,背景同时响起电台音乐,除了一些饭制视频,从没见过这么游戏感满溢的电影桥段。
坏事做多了,通缉指数上升,条子很配合地出现了,把没有经验的玩家抓了个正着。经过一番批评教育,掉了不少经验值。玩到这时候,胡闹也够了,开始专心攻主线,挣钱、取情报、救人、飙车、斗boss,挑战一个又一个任务,不断解锁新的记忆碎片,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谈恋爱的支线也不断攒进度……
看得出主角是个娴熟的高级玩家,只用了大约100分钟,就接近完美通关。
如果仅仅是情节点和调度手法,那么这样的“游戏电影”我们还能找出不少。《超脑》更难得的是,整个节奏感都跟玩游戏高度契合。
从风格上看,这电影是比较老派的那一型,几个主要的男性角色,没有一个是颜值选手(最起码在这把年纪不是),唯一稍微能靠脸的瑞恩·雷诺兹,也是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而通常来讲,这种傲娇不配合花痴少女口味的类型,理应节奏都比较快,废话比较少,感情戏更是能删则删,主打简单粗暴才对。
可《超脑》却有所不同,节奏舒缓,谈情说爱成分多,时而偏离阳刚的美式犯罪片轨道。不但文戏如此,几场动作也不追求快刀斩乱麻,多了一份稳重。整个叙述节奏,像一部文艺爱情片,更多过一部科幻动作片。相信女性观众会跟男性一样被吸引。
这个113分钟的故事倘若放在80年代,90分钟妥妥讲完。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停顿,正是游戏玩家的体验,除非某些过场动画,情节的张弛变化也不会太明显。
另外,《超脑》也挺能反映好莱坞电影的一种变化趋势,即一种比较老派的价值观的崩溃。
要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商业片里,如果主角故意杀害无辜者,或者哪怕是对失去反抗能力的坏人下了手,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而《超脑》哪怕是主角人格上已经弃恶从善,洗心革面,依然像《飓风营救3》的老爸一样,为了救“家人”毫不在意弄死弄残警察,当局也照样视若无睹,观众更衷心盼他不死,浑然不会替死去警察和路人感到愤怒。
这种道德疏离化的趋势,倒是为将来商业片的.暴力指数飙升,铺平了道路。
当然,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最引人咀嚼的一点是,你会不会爱上移植了爱人记忆的陌生人?电影的处理颇为暧昧,并没有指明女一是因为共同的记忆对他坠入爱河,或因为他是一个拼死护救母女的“好”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结尾也大幅留白,答案全在戏外。
模糊处理当然是创作需要。说来说去,诸如记忆是否能完整移植,移植能否改变宿主的人格,这些议题,科学上没有定论,电影也没有义务或者必要来下个结论,那样在立意上反而低级。当然,商业片总要承担起劝人向善的道德使命,在模棱两可间走向光明乐观、温暖人心的那条路,是商业和艺术的双重优选。
《超脑》不是有野心的电影,对于科技命题的探讨,就跟它的动作场面一样,规模不大,点到辄止,但比起那些眼花缭乱的超级爆米花,它不至于让观众麻木在视听轰炸里,也没有用各种烧脑逻辑把人绕晕,走出影院还剩大把脑细胞可以跟情节较较真。
想想还真不好下结论呢:
如果有一天,你的伴侣爱上了拥有你记忆的陌生躯体,你是喜还是忧呢?Ta对你是忠贞还是背叛呢?你们来告诉我答案!
篇2:超脑48小时观后感
48小时的生死倒计时形成了《超脑48小时》在时间上的紧迫,一气呵成的架构更不乏以温情的脉络,诚然电影在剧情上陷入了套路化的模板桥段,难见以那所谓之“超脑”的悬念,但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来说,无疑交出了一份标准的答卷。
对比于同为意识移植的《幻体:续命游戏》,《超脑48小时》显然更为稍胜一筹,这在于电影至少有着一个完整且能为人信服的逻辑构思,并将科幻与动作元素在电影中做到了两相契合,其既以科幻的人脑具象化意识移植引人入胜,又以节奏紧凑的飙车追逐,枪战热斗维系了至始至终出色的节奏把控,而凯文·科斯特纳、加里·奥德曼 、汤米·李·琼斯、瑞恩·雷诺兹4位巨星的强强联合,使电影在动作戏码和演技上亦尚算得中肯。
难以跳出套路化的剧情,是电影的症结所在,《超脑48小时》作为一部动作片来说是合格的,但这样的故事或许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或许会让人颇感新颖,但在前有《变脸》《勇闯夺命岛》等等同类型珠玉在前的动作电影下,依旧靠着传统套路的正邪交锋,依旧还是噱头式的特工人物设定,依旧还是好莱坞式的温情大爱,电影关乎悬疑的营造难以做到跌宕起伏,自我内在的匮乏,没有为人能影响深刻的惊艳之处,终使其只能是场泛泛而谈的表象之作。
同《幻体》一样,在本有着中肯命题的生死换体中,电影对于意识移植的探讨亦只是浅尝即止,并没有从这一点深入去刻画在两种人格之间的人性挣扎,也不曾对生死的宿命做出何般深刻解读,而只是把其当作了一个博人眼球的噱头,这一点从意识被移植的是一个危险的罪犯,而在双重记忆的推动下,仅延续了诸多老梗的情感和动作元素,便可看出《超脑48小时》只是做出了一道对科幻与动作电影的命题作文,而非是在悬疑与人性的深刻命题中构筑自我纵深。
剧情单一的乏善可陈与《超脑48小时》的片名可谓是南辕北辙,这仅是一场不烧脑却尚算紧凑连贯的美式爆米花电影。
【2016电影《超脑48小时》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