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观后感

  小编导语:《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由星皓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3D动作奇幻电影。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观后感_第1篇

  大年初二(跟朋友)和初五(跟老妈),我去看了这个电影。总体来说,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

  首先,必须说的是,这是一个“戏保人”的故事。因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里很精彩的一段。观众对《西游记》和这个故事亦都很熟悉喜爱。电影选择了这则故事,占了先天的优势。

  这个电影,严格的说是《三打白骨精》的一个“改编版”。观看时,不必把它当作《西游记》的著作来看。我个人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依托于《西游记》一则故事而讲佛理的神话电影。

  可以看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对于佛学是有一定知识的。这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白骨精出场时是一股白烟,聚之成形,散之成气。白骨精第一次被孙悟空从老太婆身体里打出的时候,是从老太婆脚底化白烟跳走的。佛书上说,死后下地狱的众生,是从脚底离开肉身的。而白骨精自己也说,自己就是地狱。白骨精嗔恨深重,千年不得轮回。 白骨精吃人时,是吸食人的阳气,而不是像野兽一样生吃活吞。第三打桥段里,白骨精施法将所有的散落的骷髅碎骨聚之成形,成为一个庞大的骷髅作为她的原形——也就是说——编剧理解的白骨精不是具体某具骷髅成精,而是一个抽象的、由冤魂、白骨、贪嗔痴怨感召而成的妖魔。

  费翔饰演的那个国王,为了解救自己不惜伤害众多儿童,他的行为与妖魔不相上下。这也说明,人虽为人,但若内心凶恶,实与妖魔无二。也就是,今生虽托生为人,但若不注意自己的修为,很有可能会堕落为妖。修行既修心。

  唐僧在度化白骨精时,讲的道理都是佛理。最后他为度化白骨精让孙悟空打死自己,表现出的正是地藏王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与慈悲。不过,这个情节是与原著不符的、完全杜撰的。

  陈慧琳饰演的观音菩萨在云端现身时是赤足。这是符合佛学里菩萨形象的。后面菩萨劝孙悟空救唐僧所说的那些话,很有佛理,道明了真相与心相的层次。只是,在个片段里,陈慧琳头上和身上佩戴的金饰,我个人以为,与菩萨身份不太搭,有点沾俗了。

  总而言之,这个电影渗透了很多佛学的观点与理论,让观众看后,能思考一些道理。这一点已经弥补上了电影是“改编版”的不足。

  西游记观后感_第2篇

  记忆中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假设的问题,说的是如果必须要选唐僧师徒四人其中之一作为伴侣,问大家到底会选哪一个。扪心自问,自己并不确定到底会选哪一个。如果选了孙悟空这种事业型的,或许会因为过于崇拜他而失去自我,同时生活中遇到所有问题肯定要学会自己来扛,要学会习惯孤独,因为这种类型的男人肯定是会把事业放在家庭前考虑的。如果选了猪八戒,就必须要承受他的花心与无用,失落感是一定会有的,潜意识里是不会真正尊重他的。如果选了沙僧,对于家庭来说,这或许是最稳妥的选择,这种类型的男人低调、能吃苦耐劳、不会花心也不是工作狂、能带给女人长久的安心与踏实,但或许就要承受的是他的无趣与木讷。这三种类型各有利弊,实在是难以取舍。

  虽然不知道自己会选择以上三款中的哪一款,但确信自己肯定不会选择的类型就是唐僧这一款的。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唐僧懦弱、自私、多疑、优柔寡断,总觉得自己和这种类型的男人相处起来还没和姐妹们相处的轻松,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执念源于童年时看电视剧《西游记》时的感受,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这一集的剧情。非常讨厌唐僧的人设,实在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就不能信任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徒弟呢?为什么他能忍心对保护自己的徒弟一遍遍的念紧箍咒,使自己的救命恩人身体和心理都痛苦万分,直至狠心把他赶走呢?唐僧是这样的无情无义,就像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救。从童年时起对唐僧的厌恶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简直无法动摇。

  大年初一去影院看电影只为图个乐,选择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开始就是冲着特效和打斗去的,想来不过是一个降妖除魔的商业片罢了,压根没指望还能看出什么情怀和感动。但看完之后发觉剧本写得不错,内容有新意。最重要的是,多年以来对唐僧的厌恶感终于破冰,我开始学着理解唐僧了。

  一开始出场的唐僧是呆萌可爱的,他劝说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马的时候会说:“你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弃舒适的皇宫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过它吧。”他说话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妈妈。救了孙悟空,又收了猪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后,他与徒弟们的相处模式也几乎是朋友般的,并没有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一脸的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亲和力让我开始不那么讨厌唐僧了。

  白骨精以老妇人的形象出现,唐僧会认真倾听她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并感同身受。孙悟空识破妖怪身份后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见自己阻止不了孙悟空,第一次念了紧箍咒。但事后他也会主动爬到山顶去找孙悟空谈心,他说自己和孙悟空都是同一类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师徒相视而笑,他们终于从一开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进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拢。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轻的`女性和孩子,孙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终于忍无可忍再次念了紧箍咒,同时赶走了孙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孙悟空被观音挡住了去路,她说了一句话触动了孙悟空,同时也触动了作为观众的自己。她告诉孙悟空:“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对与错,去看别人的错与对。你师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

  白骨夫人告诉唐僧自己不愿轮回,曾经被人深深的伤害,被人当做妖孽处死,这种怨念她永远也放不下。唐僧不愿看着白骨夫人消失,为了度化她,不惜牺牲自己送她前往轮回。在唐僧看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袭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详。坦白的说,或许是因为不喜欢《霸王别姬》中的菊仙这个人物,又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从来都不认为巩俐漂亮,觉得她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类型,但在那一刻,真心觉得她很美。电影的最后给了人们以希望,孙悟空和其他徒弟们带着唐僧的真身继续上路,观音菩萨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来了。

  看完电影,发觉自己似乎不是那么的讨厌唐僧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往往有一个缺点,就是正面人物性格塑造总是完美无缺,而反派就完全是十恶不赦。这其实是不客观的,我们所处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么会没有缺点呢?人性是复杂的,好人就一定没有弱点吗?坏人就一定没有闪光点吗?电影剧本让唐僧变得亲民,和徒弟们平等相处,唠叨啰嗦但同时又很富有人情味儿,不再是一个只会说教的冷冰冰的躯壳。当然这或许也要感谢冯绍峰的出色演绎,他让我相信了唐僧的眼泪是真实的,痛苦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

  有人或许会认为唐僧牺牲自己去救一个妖怪简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谁会有那么傻?其实或许这就是宗教的魅力。宗教让人有信仰,一心向善,内心变得平和。躯壳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载体,把这种善念传递下去。于是开始反省自己,或许自己在生活当中往往也是像孙悟空一样,总是希望去求得一个真相,所以难免会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饶人的成分存在于性格当中。而紧箍咒就像是时时提醒自己的一个戒律,得饶人处且饶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像《一代宗师》中所表达的一样,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代宗师,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唐僧能透过人性恶的一面去度化,他见到的是众生,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这是大爱,所以纵然他没有半点功夫,却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师傅。

  怒与恕,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看起来好像,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为人处世中难免会充满了戾气。而恕,是如心,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与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吗?对他人过分的苛责,是不理智的。或许就像高仓健先生说过的那样:“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颗对他人温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厉风里,要去和风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马天宇所说的“宽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难得。或许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做错事的时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宽恕。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么权利去苛求他人呢?

  看一部好电影就像读一本好书,能带给自己感悟是最好不过的感受,感谢电影带给我的一切美好与感动。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观后感】相关文章:

1.西游记之英雄观后感

2.读《西游记》之悟作文

3.西游记观后感

4.陈安之观后感

5.其他作文之观后感

6.电影观后感之雷锋

7.蛇咒之观后感

8.商战之电商风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