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执行官》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17年如一日奋力拼搏,把一个欠债百万元,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元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辉煌经历,该片由导演吴天明执导,不仅是一部弘扬民族正气,歌颂民族自强自立精神的主旋律影片 ,而且是一部风格新颖,故事精彩,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课上看完的这部电影。下课后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华灯初上,很不适应,倒吸一口气,仿佛自己还处于电影的场景之中,没有回过神来。校园的天空似乎也被拉上了细软的薄纱一般模糊,这种模糊更多的是一种朦胧。望着镜子前面的自己,眼眶微红,我知道,感动曾经来过,这份感动,是对天助自助者由衷的敬佩吧。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的去践行,而大多数则会中途易路而行,就好比电影中凌明的翻译一样,在海尔最苦难的时候选择了离开,经受不住诱惑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当然凌明很有魄力,就如真正的王者那样,最后收留了曾经“背叛”自己的人。横贯整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忠于自己梦想的人,他会受到很多的阻碍,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疑虑,旁人的说三道四……但最后,他们总是能够听从自己的心声,放手去搏。无论是凌明还是海尔,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质量意识”就是我们缺少的,我们把优等品买给欧美,把次品留给自己用,难道我们就是这样的思维吗,一个国家要自强,自信,自爱。只有我们真正的用心去经营我们的每件小事,我们就会变的强大,不是吗?
一个人会因为个人魅力而承担责任,而承担责任则会让他更有魅力。凌敏是一个需要承担责任的CEO,要命的是,他还是个有魅力的CEO。
在开场,漫天的烟花庆祝的不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厂子历经艰辛买到了德国的生产线,而是德国家电展览的开幕。这个时候的凌敏握着玻璃酒杯,沉默地听着德国人说“在80年代中国的企业要是赶上美国至少也要50年。”他还什么都不能承诺,工厂里八百来号人的生存就系在他的身上,他不能后退,他也不允许自己后退。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想中的顺利,面对七十六台不合格冰箱,这个年轻的厂长对自己狠了心。“产品没有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只有好与坏的区别。外国人都强调产品的质量,用的是一等品,我们不能把二等品、三等品留给自己,因为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一锤子砸下去,砸在对那个刚刚开始经济发展的年代来说数量少得可怜的冰箱上,砸在全厂所有工人的眼睛里,砸在凌敏滴血的心上。这无疑是场壮举,正是这场壮举,砸碎了海尔踏上优质名牌之路的第一个障碍。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就是诚信,用高质量换来的诚信无疑是凌敏描画宏伟蓝图的正确选择。这份对产品质量近似苛刻的高标准,才造就了后来的辉煌。
50年的时间太长,当海尔成功的打开了欧洲市场,邀请他的老师上台时,才不过仅仅十四年而已。在德国人复杂的眼光里,凌敏看到的不是后面的赞扬,而是前方的征途。
柳传志先生曾说过当你确定脚下是一片坚实的黄土之后,然后才能快速向前跑去,是的成功需要准备,成功需要远见,成功需要一个果断的目光。这些话不知道凌敏是否读过,但显而易见的是,他的行动完全符合了柳先生的话。艰苦的环境激起创业的雄心,睿智而远大的目光在那个贫苦的年代穿透世俗,立志走想辉煌。顶着多少银行家的冷嘲热讽,扛着多少员工的埋怨与不解,凌敏挺住了。创业的艰难在一次次的成功后开辟着新的天地。激烈的竞争推动着乘风破浪在远航,从简陋的工厂到拥有自己的一座座商业大厦,工业园,从贫苦的青岛乡镇企业到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企业,凌敏打造的海尔人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思想,在这片舞台上高歌,首席执行官和高素质的海尔员工正带着他们真诚的信念向世界走来。
“跟AE一合,眼前的困难解决了。中国人的品牌在地球上就永远消失了。”美国AE公司一直都在窥视着中国海尔。这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商人开出令人心动的筹码来换取海尔的品牌。凌敏断然拒绝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威逼利诱并不能打倒这个意志坚定的中国人,他和他优秀的员工在AE副总裁离去身后的那一句“SHIT”让在场的观众不禁欣然一笑。是的,凌敏不仅仅是个成功的首席执行官,更是一个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的爱国者。多少企业家在合并的过程中得到了钱,就有多少中国品牌在金钱的背后消逝了未来。凌敏傻吗?如果凌敏接受了当年那15个亿,又怎会有今日这17年的600个亿?
有些人,天生就是个领导者。当这样一个人有机会去承担一些责任的时候,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便满满的洋溢在他的事业里。凌敏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当他站在海尔工业园的楼顶时,俯视大地,他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当他站在国际领奖台上时,面对闪烁的镁光灯,他散发的是无可阻挡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他的坚持,他的果断,他的勇敢,他的信念。
CEO,首席执行官。这是他的头衔,这是他的位置,这是他的责任。在海尔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时,在我们为这位有魅力的CEO喝彩时,请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给自己一点责任,并且祝福自己。
这是一部好电影,证据就是我在看的时候没有想睡觉的欲望,当一个男人能用他的个人魅力把事情引导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他倾心?
顺便说,这是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业……
剧情就是海尔集团的发家史,从刚开始凌敏(张瑞敏原型)和向华(杨绵绵原型)接管当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厂,贷款引进德国生产线,85年砸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砸出了中国的质量标杆,使得中国质量得以与全球质量媲美,打造出了中国名牌。一句“德国能够造出来,凭什么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来!”喊出多少当代国人的不甘和骨气!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即使当时海尔冰箱供不应求,但仍坚定制定多元化战略在青岛建工业园,银行不愿贷款,面对AE愿意合资但只能生产冰箱单一产品的要求坚定拒绝,杨绵绵闯政府求支持,最终93年上市得以解决资金问题。
98年抓住WTO机遇,走国际化战略,在美国南卡设厂,最终在反倾销案中没受到丝毫影响,还拿到美国政府订单。
看完此片,着实佩服张瑞敏的前瞻和气魄,在80年代商品供不应求时还坚持严守质量打造中国名牌,90年代初的他已然想到了要建立海尔研究院和海尔大学,98年海外设厂瞄准国际市场。实在令人佩服他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商业敏锐感,也佩服他制定战略的前瞻性和坚定信念。而这些都来源于他的自信和深度思考,他相信自己能做成,所以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他决定果断而坚持,因为他已深度学习和思考他人是如何做的。
那个时代的人们淳朴上进,当时的企业基本属于从无到有,即使普通的员工在工作中也有着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没有那么多灯火酒绿的诱惑,就凭着一双手一个信念创造美好生活。那个时代奋斗的人们到现在应该都是中产阶级了,80年代到现在,他们乘上了时代蓬勃发展的顺风车,着手干就是了,挣钱显得纯粹而快速。
而现在的社会,信息和诱惑充斥着整个世界,如果就人类发展史来说,现在的社会变得复杂了。人们接触到的和想得到的都变得丰富多彩,欲望在繁华的都市里舞得淋漓尽致,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能够看到内心真实渴望的人越来越少,专注纯粹的生活的人越来越少。
我看到,漂泊在半空中的心如尘埃般拥挤嘈杂不知去向,安放在土地中的心如种子般生根发芽长成绿洲。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精选」】相关文章:
4.首席执行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