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中国妈妈的一封信

时间:2021-08-31

  在我有了确实记忆的时候,大概是5岁,我上了一年级,我学的舞蹈是“忠字舞”,我最渴盼的是我妈妈给我缝制一个红色丝绸做的心型的、中间绣一个忠字的“忠心”,挂在脖子上。现在我都能回想起我触摸它时的手指的感受。我记得,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早晨早读,我们都背诵毛选,语文课学社论,故事也是阶级敌人搞破坏。我从不知道那是什么!世界的真实究竟是什么呢?

  40年后,我已经成为成人,世界已经从形式、意识形态、穿着打扮、政治、经济、教育、医疗、健康概念,全方位的变化了。我和我同时代的人,经历了无数的变革,经过了不懈的努力,以便让我们接近真实的世界。

  这样历史的演进和变化的经历,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虽然内容不同了。我们永远都无法预知未来。这就意味着我们也无法知道孩子在未来会遇到什么。纪伯伦在《致孩子》中这样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我们究竟给孩子什么,给孩子什么对我们孩子的未来有真正的帮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学会生存》一书中阐述,我们无法为未来培养新人,我们只能开发孩子的潜力,并尽可能的发展孩子的人性。

  人成长的历程都需要爱与被爱,需要被接纳,被归属,被承认,需要自由和规则,这是我们童年共同的需要,它需要体现和渗透在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它需要孩子就生活在其中,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幼儿园里。这些才是生命成长的核心,看上去好像没有太大的当下的、实际的用处,所有这些,现在并不被我们父母和成人视为重要的东西,我们更关注孩子学到了什么,我们对强压和管制没有太大的反应。

  但无论你是否明白,这些需要都造就着品质不同的人。这些需要,使一个孩子长成为一个有自我价值、有信心、有爱心、有智慧、有自我的人,这个人才能立足于未来的社会。

  因此,我想对于父母而言,千万不要奢望可以教给孩子什么,飞出弓弦的箭,又岂能让弓把握它的轨迹?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父母期待成为的那个人,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感觉的、情绪的、认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长,而不只是被灌输属于父母这个时代的认知与技能。

  这就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