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是三选一。
2015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写作”是二选一。命题充分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表达愿望。考生认为无理无趣的,甚至认为过分的,你自可不取。就你自己的“领域”与“表达”,写下去即可。充分的选择的背后就是不强迫,这是2015年北京卷命题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在充分的选择背后,命题在细节定位上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名著阅读强调“细节”,命题便不空泛;评论侧重“负面”,有利于社会点滴的改进;抒情定题为 “圆”,必要的限定中有充分的开放;英雄,有必要的提示也有自主的选择,有坚硬的矗立也有温暖的人性;状物,有阅读的引导也有自我的开创,特别是强调了 “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归因探究,为文题的深化做出了重要的引导。这些重要的细节定位,隐藏在题后。
“作文”的第一题,课本内 的不少人物可以入题:屈原、司马迁、苏武、苏轼、辛弃疾、谭嗣同、龚自珍、蔡元培、梁启超、朱自清、闻一多……平时的阅读教学活了,此时高分作文也便易于 诞生。阅读,就是成长。学生先开始读到的是文字,读着读着,文字便退后了,“人”便出现了。这个“人”,是文中的那个“人”,是作者这个“人”,是学生这 个“人”,是教师这个“人”。不能将“人”从文字里“叫”出来的教学,教学最重要的意义便没有发挥出来。一切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阅读 者既有的内在经历的被唤醒和继续生长。考生笔下的“人物”与自身生命参与交织融合的程度,便是文章高下的程度。命题只是建构了重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建构 则取决于我们优秀的考生;题人合一,考场力作才能得以诞生。
和英雄在一起的一天,是不好过的!缺乏情节的安排与点染,缺乏充分细节的设置与支撑,缺乏对人物足够的理解与见识,文章便空泛了。作为考试之文,高下也便由此可以见出。
笔者在一线教学二十余年,拿到北京卷后,最令我振奋的是这样的一句话:“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灵魂”,这是高考作文命题长期缺席的一个词。
写作,自然应该为孩子们今后的工作之便准备条件;但更应该为孩子们精神成长与灵魂构建创造条件。我们的社会里,现在还存在着不少“精神面目”特别模糊的人, 这是因为我们有关“人”灵魂的教育做得还很不够。教育,就是让孩子和我们一起觉醒,这绝不是唱高调。在屈从于“现实”的环境下,北京卷的灵魂写作,是在坚 硬的现实里的一次重要挺进。它带给今后教育教学上的良性变化是不言而喻的。它将引导我们的师生思考:人,何以是有灵魂的生物?灵魂的写作,对学生的成长有 何重大意义?在写作中诞生的灵魂成长,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未来到底可以起到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借用北京2015年模拟考试作文命题里的一句话:远方有多远! 闪耀着人类璀璨的.灵魂光芒的理想主义,其实是实现我们的目标最切近的一条路。
有人说,灵魂,高三的学生懂吗?太抽象了!我们看小学人教社四年级课本中《鱼游到了纸上》结尾的一段话: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这个“心里”不就是灵魂里吗?其实,灵魂,在小学四年级里便应该懂一些了。高三才提及出来,笔者以为不是太早,而是有些晚了。我们现实的教育里这些抽象而高 贵的词语太少了,北京卷的作文命题呼唤我们去亲近、去熟悉这些为现实遮蔽闪耀着灵异光芒的词语,这确实是高考作文命题重要的一个进步。
这些天,网络上也在疯传法国高考作文命题。法国命题也引发中国网友的评论:“我们的高考作文题实在太小儿科了”、“简直是天差地别啊”……我们的教育教学太“现实”了,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与积极改变之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敬重北京卷作文命题所做出的这个努力。
今年高考之前,有不少的家长和考生问我:连老师,今天北京高考会不会像模拟考题那些“红”遍天下呢?我就自己的所感所知对大家说,我相信北京卷会有一种很好的把握与平衡。
笔者粗浅地以为,对待命题,也应该像我们对待孩子们一样:在他们不完美的过程中,能够欣赏到他们的优点。充分利用并开掘考试有益的价值,由此帮助我们的孩子 切切实实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或许是笔者在一线教学中、整日不现实地 “缥缈”、还深得学生喜欢、学生的成绩最终还很突出,自以为还值得和大家交流一 下的高分经验吧。
2015北京卷作文名师点评:选择就是不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