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征文

时间:2021-08-31

2016有关中国教师报征文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名师是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小编收集了中国教师报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中国教师报

  5月20日,我参加了香山夜话---“到哪里寻找我们的职业幸福?”一看到这个非常贴近教师的话题,就非常感兴趣。

  论坛前,我早早地坐在电脑前,看看大家如何破解这一谜团。

  期间,吕建斌老师发了个题为“勿做抱怨哥”的帖子,读完之后,很有感触,想到,我身边也有类似这样的老师,于是,有感而发地贴个帖子。

  没想到这次夜话活动,刊登在389期上,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教师报》上,那时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我如“疯人”般的拿着报纸逢人便讲,四处“炫耀”……

  此后,我每次参与论坛都精心准备,积极参加,认真学习,迄今为止,已经参加了33期,我成了论坛的常客。

  我的名字,因而也6次出现在《中国教师报》上。

  一直以来,我把参加夜话,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常常“风雨无阻”地守候在电脑旁,有时参加晚了,那心里是“抓心挠肝”般的难受啊!

  兴奋,第一次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

  6月7日,参加了“寻找新学校、新校长”香山夜话活动。

  我发个帖子,介绍了原来我校校长是如何的“好”,谁知,徐建利版主的回复说:“以生为本,才是新校长的核心标准!”这让我一头雾水,什么是“新”?她与“好”有什么区别?带着疑问,我走进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拜读了4月18日《新课堂与新学校》的博文,对于“唯有新教师才会有新课堂,当学校解决了课堂问题,才有可能变身为新学校”这句话,感触最深。

  是啊,没有新学校,哪来的“新校长”?我又如饥似渴地读了李主任的其他博文,当读到7.30“高效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时,引起我强烈震撼。

  是啊,不解放教师,怎能解放学生?想到那则“向陶行知学什么?”的征稿启示,就写了一篇《向陶行知学“解放”》的文章,没想到,发表在390期“教育家周刊”栏目。

  那一夜,我由于兴奋过度,一宿都没睡好觉。

  后来,我又有三篇文章《我们需要以师为本的培训》、《职称评定八个要》和《做一对黄金搭档》相继发表,在此,十分感谢冯永亮和陈盼两位编辑。

  幸福,第一次整理夜话

  一天,陈娥版主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让我整理10月5日的“网友话网刊”夜话稿,我回复说“我能行吗?”陈老师说:“杨华老师推荐的人,肯定没错!”信任产生力量,信任催生幸福。

  我下决心一定要把稿件整理好,不辜负版主的信任。

  我认真学习了前几期的夜话整理稿,用心揣摩整理夜话的方法,悟出的技巧是“用一根针,穿一条金线,把一缕五颜六色的丝线,织成色彩斑斓的彩绸”。

  夜话那天,我一直整理到凌晨,陈版主心疼地说:“明天再整理了!”就这样,第二天又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整理完毕。

  公示后,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真的好幸福!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整理了两次夜话:10月21日应庄老师之邀,整理了“惩戒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论坛稿,11月9日受李修成版主的诚邀,整理了“合作学习,你践行了吗?”的夜话稿。

  我最深的感触是,整理真的很累,但,学习最多,收获最大,最幸福!

  高兴,第一次夜话“加精”

  8月21日,参加了香山夜话“问道:现代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考试”。

  梁编对于《我平时采用的考试方式》一文,给予了“你的发言很有水平!”的评价。

  而后,我又贴了一篇《铿锵“三人组”》的文章,梁编的回复是“题目起得好,做法更好!加精。

  这可是我进入会馆以来,三百多个帖子中,唯一“加精”的,当时,非常高兴,同时也总结出,要想在夜话“加精”,就必须认真准备。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看到有夜话活动,我都要认真思考,用心领悟,深入研究,与论坛一起成长。

  到目前为止,“加精”数量,已有6个!

  第二篇:中国教师报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名师是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

  因此,关注名师、宣传名师就应是教育新闻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与重点内容。

  纵览《中国教师报》,不难发现赢得普遍关注的一条重要新闻线索,就是研究报道名师的成长、成熟与成功。

  教育新闻与名师发展的相互印证与相互促进,已成为教育新闻工作与名师发展工程所共同拥有的基本规律和有效路径。

  事实上,在影响名师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就是教育新闻的介入与支持。

  魏书生、李吉林、康岫岩、李希贵等,无一不是伴随着教育新闻的宣传与激励而成长成熟的。

  没有教育新闻的有效参与和有力支持,名师发展的“加速度”就可能放缓,“成功率”就可能降低。

  《中国教师报》是宣传报道名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媒体,迄今(2011年12月21日)为止的“教育家周刊”已出刊68期,以“分享教育家智慧、推进教育家办学、呼唤教育家成长”为主旨,充分展现了教育家型名师的精神风貌与行动风采。

  不仅如此,头版文章北京十一学校王春易老师的《从讲到不讲的华丽嬗变》(2011年8月24日)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名师“高端追求,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有效地引领了“以学论教,少教多学”的改革路向。

  其实,许多辛勤耕耘、埋头奉献的好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新闻发现与宣传,至今仍在不为人知的岗位上释放着可与名师相媲美的专业能量。

  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敬佩那些默默无闻但又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劳动;另一方面,也一定要通过责任强化、新闻敏感、机制创新等举措,最大限度地为名师发现与成长搭建“借助教育新闻”的良好平台。

  正是因为如此,在“教育新闻关注名师发展”、“名师发展借助教育新闻”的基础上,还应寻求两者的深度契合,从而达成1+1>2的整合功效。

  以辟设专栏的方式深度契合。

  专设的名师专栏可以对名师的关注、研究、宣传得以固化和深化,从而实现教育新闻与名师发展的深度契合。

  《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的许多专栏,都是“以辟设专栏的方式深度契合”的典型范例。

  以跟踪专项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师发展的专项工程无疑是教育新闻捕捉、跟踪的重点,也是深度契合的亮点。

  近一年多来,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并实施的“国培计划”堪称为骨干教师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中国教师报》以《国培:改变中国教师》等多篇稿件系列报道了“国培计划”的良好成效,并于2011年11月2日,以“国培,加速教师成长”为题,深度报道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国培”工作的良好成效。

  以聚焦专题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师最开始都是普通教师,发现名师,是教育新闻的重点选题。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致力于推出“新教师”,在16版推出一系列新教师人物素描,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做足文章,极具针对性地深化了对教师发展的研究。

  作为一名教育人,一名教育新闻人,当我们对教育报刊、教育新闻进行价值判断和有效性审视的时候,不妨把其重要指标之一锁定在“对教师发展的关注程度”上,这是提高教育报刊办刊质量的明智之举,是彰显教育新闻引领功能的必然选择。

【2016有关中国教师报征文】相关文章:

1.2016年有关中国教师报征文

2.2016年中国教师报优秀征文

3.2016年中国教师报征文「选登」

4.中国教师报征文2016年范文

5.2016最新中国教师报征文

6.2016年中国教师报征文精选

7.2016年关于中国教师报征文

8.2016年高中中国教师报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