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母亲正要迈进重点中学的时候,文革爆发了。小小的我稚气地问她们是否感到生不逢时时,她们却都以来回答:不,我不觉得自己生错了时代。
在我的追问下,外婆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太公经常为生意而奔波在外,太婆又卧病在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外打拼的太公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本该读一年级的外婆被迫跳读三年级,与此同时还要照顾重病的太婆。
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时代,一个弱小的女孩担负起养家的,放在今天,大家都会感叹太悲惨,但外婆不这么认为。
她说战争的动乱及家庭的压力只能使她更,每天微笑面对,吃不饱就用铅笔在作业簿上画饼,等自己对着大饼“冥想”完毕,再依依不舍地将其擦掉。
这种坚强让她一直争取上进,在建国后曾争取到为数不多的博物馆外语解说员的名额。
在外婆甜蜜的笑纹里,我看到了欣慰和满足。但母亲呢?母亲自己本可以进重点中学的,就因为文革,因为比舅舅早生几年就要下乡,而舅舅则可以出国?
母亲给我的回答是,生活虽苦,但她学到了舅舅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在不同的、不同的条件下怎样给自己定位她都能很好地把握。而这是一直养尊处优的舅舅所无法做到的吧!
说到这里,我想起之前网上流传的一个关于70、80、90后的苦恼的视频。视频说这几个年代出生的人如何如何生不逢时,什么刚出生国家优惠政策就没了,小学刚毕业小学义务教育就开始了,大学刚毕业学校分配工作的制度又取消了……以至于后面的买房难、找工作难甚至结婚难的词汇都出来了,最后高举“伤不起”的大牌,反复播放。
这些困难比起外婆和母亲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视频的制作者站在与外婆和母亲这一人群面前都会显得渺小!然而这样的视频居然还得到了广大年轻网友的认同!
生得逢时或生不逢时不是别人说了算的,而是自己。人的潜力是无限的,革命战争时期的人们不都咬咬牙想尽办法让自己了下来吗?
现在的人都已是父母喂饱、营养充足、衣服充足的健健康康的人,难道还比不过那些因物质匮乏而吃不饱、瘦弱的人吗?
现在想想看你们真的生不逢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