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让人感动作文

时间:2021-08-31

  “顽强拼搏,永攀高峰”,那是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带给世人的精神。对于不少90后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女排曾经的辉煌,但他们依旧自小从父辈那里听到过女排精神带给人的力量。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女排精神让人感动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女排精神让人感动作文(一)

  其实,当第一场中国队以15-25的大比分落败给巴西队的时候,相信已经有很多体育评论员、记者打好了“里约奥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的腹稿。但是,中国女排没有放弃,1980年代就成为国人偶像的郎平也没有放弃——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一扣球的风情,那漂亮的绝地反击,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对手逼向死角,最终拼出胜利,这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

  在这届中国队表现略显平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进入半决赛,甚至比一些项目的夺金更能引爆国人的情绪。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一直都坚信:女排是打不倒的。这种信念,基于女排的传统,也基于“女排精神”的激励。跌倒了,女排会爬起来;赢了,还会争取下一次胜利。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只要女排赢了,大家想到“女排精神”;而一旦输了,似乎就忘了“女排精神”,甚至责怪姑娘们没“女排精神”。到底,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呢?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些内涵,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进一步看,“女排精神”缘起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可以说,它和国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的表现几起几落,当年的巅峰表现却难以再续。自此之后,“女排精神”似乎成了女排的精神枷锁。这是哪儿出了问题?

  并非是女排变弱了,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比赛有了更大的变数。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手的变化。当我们察觉的.时候,差距可能就出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上充满变化。

  同样尴尬的是,虽然作为三大球唯一达到世界巅峰的项目,但中国排球联赛水平、排球普及、商业化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中国的篮球和足球,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它却很好地拥抱了商业,走到了普通民众身边。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与其他人的竞争,不只是在赛场上,更多的竞争是在场下;不是单个项目、几场比赛的竞争,而是一个赛事、系统性的竞争。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论的变种。

  今天,不论是体育还是整个国家其他层面,我们已经告别了“从零到一”的窘境;作为竞技体育强国,不必急于用中国女排的一两块奖牌来证明什么。然而,我们也应有居安思危、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仅在体育,还有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这种鼓舞,不应该是结果论、唯金牌论的,而应该是过程、系统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争取第一的毅力。说到底,“女排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面貌,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让人感动作文(二)

  从8月6日里约奥运第一天起,我便过上了紧张亢奋、亦喜亦忧的日子。坐在电视机前,总有一种情结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我为中国举重队员担心,为中国拳击队员捏汗,为中国羽毛球队员鼓劲,为中国乒乓球队员叫好。但是,更多是被中国女排姑娘们感动,时隔12年,她们又一次冲进奥运会决赛,并夺得了冠军。

  所以感动和敬佩,是因为,她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3.1岁,有的队员还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小组赛输3赢2排名第4的不利局面下,在一些人眼里与奥运奖牌无缘的情况下,她们靠着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品质、坚韧的作风,先后打败了上届奥运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战胜了小组赛赢家荷兰队,最终以3比1的战绩,战胜了塞尔维亚队夺得了中国女排奥运会史上的第3块金牌。

  那么,何以能在逆境中突围,最终实现登顶,取得辉煌战绩?我认为不外乎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有胆识过人、经验丰富、果敢坚定的以郎平为首的教练队伍;第二,运动员具备精湛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第三,有英勇顽强的“老女排精神”。尤其“女排精神”是她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与巴西队、金牌争夺战的塞尔维亚队比拼时,刚开局都是先输掉一局,但是女排姑娘们,仍是稳扎稳打,凭借顽强的意志,把比分一分一分地咬上去。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用队长惠若琪的话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当记者让郎平评价这支队伍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女排是最坚强、最英勇的队伍。”

  由此让我想起两个人,一个是无臂钢琴家刘伟,另一个是四指钢琴家韩国姑娘李喜芽。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碍他们事业的成功。如果,我们每个团队,每个人,都能像中国女排那样,像刘伟、李喜芽那样,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再多、再大,也会被一一克服掉。平日里,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却说:“胜利是成功之母,要想成功,必须敢于胜利。”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总之,中国女排的胜利,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比赛的意义,女排精神在中华大地必将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动力,一种财富,让人们在感动之余积极奋起,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

  女排精神让人感动作文(三)

  女排贏了!

  想必,这一刻无数人热泪盈眶,不為金牌、不為胜利,只為那麼一口气,那麼一种精神。

  奖牌有三种顏色,传奇的写法却只有一种。回顾女排的裡约征程,可谓跌宕起伏。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跌跌撞撞晋级;淘汰赛越战越勇,一路突破终夺冠,演绎逆袭传奇。

  这让人想起那句古语: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与强大的对手抗争、与自己的状态抗争,可谓有志气、有锐气,更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回顾30多年来写入国人记忆的中国女排,又何尝不是如此,两起两落,一路挣扎,却始终目光坚毅望著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三连冠』到『五连冠』,振奋了一个时代;九十年代后,新老换代,成绩滑坡,女排在低谷中寻找未来的方向;新世纪初的十年,中国队卧薪尝胆再出发,重新回到世界一流强队的竞争队列,雅典奥运会逆转胜俄罗斯夺冠,让举国皆若狂;接下来,女排再陷低谷,一路挣扎;裡约奥运,签运不佳,却是『紧紧咬住』,战胜了自己与对手,终於让国歌為自己奏响。

  在国人眼裡略显沉闷的裡约奥运,在后半段被『女排精神』点亮,正是因為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在歷经繁华、走过低谷后,『女排精神』在裡约写下了最新的版本。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是经歷风雨,恰如歌中所唱的,『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纔能慢慢实现』。多少人说著梦想,却不过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梦想纔有价值、纔有意义。

  郎平说,女排精神与胜败无关,它一直在那裡。的确,女排精神,并不在胜负,而是从每一场球中抠出来的。说赢了纔有『女排精神』,是一种结果论,是忘记了赢得这荆棘之冠充满血泪的过程。但,可以赢得瀟洒,但一定要输得不甘心、输得有价值;满足於输,就可能永远也不会赢。我们说快乐体育、享受比赛,但最高的快乐、最好的享受,可能仍是战胜对手的那一刻。

  今天,我们正需要重新叫响『女排精神』。从个人看,处身一个盛大的时代,有机会、有舞臺,但也要看到,只有一步步地往前走,纔能抵达远方;从国家看,发展不易,前行惟艰,击水中游之时,更需要鼓起精神与意志。的确,我们不能无限拔高『女排精神』,这对於平均年龄24岁的姑娘们可能不公平;但我们也需要理直气壮地赞美这种精神,因為只有有了强大的『精神力』,纔能迎接光辉岁月,写下灿烂诗篇。

  不止為冠军,不止於冠军!30多年,女排一直都在,我们一直都在。

  女排精神让人感动作文(四)

  这届奥运会没有像前几届那么关注各个赛事的夺金热门项目,但偶尔回看有关报道还是有不少令人热泪盈眶的精彩瞬间。去金牌化的观念影响下,赛事看得很轻松,加上有傅园慧“洪荒之力”的幽默式报道,更令人看奥运爽心悦目。

  说到这两周感动国人的赛事莫过于女排给我们带来的感动!8月16日,中国女排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比赛,力克东道主巴西队,最终以3-2逆转,时隔八年,重返奥运会四强!有人说,那天中国人的心情就一个字“爽”,巴西人的心情就两个字“不爽”。8月21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决赛,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以3比1逆转塞尔维亚获胜,时隔12年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并为中国军团揽下第26金。

  女排赛场上的拼搏无不令全国人民激动不已,人们再次从女排身上看到了这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女排精神,这精神无不感动着国人。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些内涵,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女排精神让人感动作文】相关文章:

1.学习女排精神作文

2.学习女排精神的作文

3.女排合作精神作文

4.女排精神作文500字

5.2016有关女排精神作文

6.女排精神800字作文

7.女排精神作文700字

8.女排精神相关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