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读书笔记5篇
《天长地久》是一部由龙应台所著的作品集,该书讲述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儿和她九十多岁的母亲的故事。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龙应台的《天长地久》时,全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能戳到心里了。
故事讲述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儿和她九十多岁的母亲。如果不把年龄写出来,每位读者都会将自己带入,比如自己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每个年龄段的感触都会不一样。如果读者年轻一点,可能体会的东西就没有那么的深刻。
我目前二十八九岁,三十岁不到,在读到“八十岁的小男孩”的时候觉得很惊奇。以前也觉得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可形容老人家用的却是一句“八十岁的小男孩”,还是让我颇有喜感。
还记得两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那个时候家里造房子,我搬到了堂哥家,卧室的一侧刚好是我叔叔的房间,有一天早上,我听见传来“妈妈……妈妈……”的声音。那一刻我的想法是:原来叔叔也是有妈妈的。是不是很奇怪。虽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妈妈,但是如果不是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根本体会不了七十岁的叔叔在生病的时候需要找的那个人是妈妈。如果他们不是你的长辈,而是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你会怎么与他们相处。妈妈不是妈妈,而是你的一个女友,你与同龄女友是如何相处的,你就可以怎么跟你的妈妈女友相处。你试过吗?会不会很难?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妈,我回来了”;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妈”。喊妈妈是我的习惯,喊妈妈会让我觉得有安全感。出了家门我可以很独立,回到家里我什么都不会,因为我有我妈。世界上我最爱的是我妈妈,没有之一。
从一出生我们就确定了彼此的关系,我是她女儿,她是我妈妈。身为一个母亲,她为我付出了她能付出的一切,那么身为最爱妈妈的女儿,我又做了些什么。
感情是那么的强烈,行动又是那么的薄弱。这世界上有一个女人,不知道为什么,曾经为我做了这些事:
早上,她会密切关注我房间的动静,每每一开房门,楼下就会传来“早饭在锅里,记得吃”恰如其分。中午,为了减肥,不想吃饭,结果手机像装了监控器一样“你是不是没有吃中饭?”准时准点。晚上,就在我把跑步机转化为走步的档位时,楼下又喊来“吃饭啦!”。每一个动作都是掐着时间的。
在我小时候她跑去海宁打工了,那个时候是自行车,一趟80公里,来回160公里。每天上班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白天黑夜来回倒,没有节假日。半夜肚子饿没有饭菜,就用白糖下饭,有时还要跟蚂蚁抢吃的。
整个世界除了我她似乎没有别人,没有闺蜜,没有自己。不是每个叫做“妈妈”的女人都如此,她究竟欠了我什么?
平时对新书,总是持保留态度。放在“想看”书单里,等着达到几百人时的客观评分。但却第一时间预购了龙应台的这本《天长地久》,因为对龙应台的书,不需要再用评分来参考。龙应台在人生阶段写了许多书,无论激昂还是平静。每次都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吴晓波曾经在《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评论龙应台:“安德烈的妈妈可是台北文坛的'头号女勇士,《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让整个市民社会燃烧起来,一本《野火集》轰轰隆隆印了100版次,历史硬生生地把一把文化屠龙刀塞进龙应台手里”。
这次龙应台要谈的话题是老年。写给美君也好、写给两个儿子也好,都源于一个65岁的观察角度。
龙应台从母亲美君的苍老思考自己的”初老“,思考生命的来去:“我们怎么迎接,怎么告别?我们何时拥抱,何时松手?我们何时愤怒,何时深爱?何时坚定拒绝,何时低头承受?……花开就是花落的预备,生命就是时序的完成。”这有禅意。
龙应台从和儿子的对话中思考人生不同阶段的同时存在。龙应台在人生三书里,坚持自己不信宗教,但母亲美君却是一个资深的基督徒。龙应台在《天长地久》里引用了《旧约传道书》“凡事都有定期”的章节。
查看人生的河流,龙应台写下:“太婆、人瑞的布局,其实一直在那里等我,只是当我发愤图强准备联考的时候,当我起起伏伏为爱情神伤的时候,当我意气飞扬、闯荡江湖的时候,从来不曾想到,在那最后一幕,台上摆着一张空椅子,风声萧瑟,一地落叶,月光凉透。”这像是基督教角度的思考。
从昨天8月1出版,在书店看了两天时间,感受颇深。我讲一下整本书带给我的感受,至于篇章上的感受,我希望书友们看完了跟我一起讨论呀!
本书延续了人生三书的风格,温暖,治愈,但也看到龙应台在慢慢的变老,思考的维度也在慢慢的变阔,比如这本书对于生死的思考多了很多,展现了龙应台和“空山松子落”的直面相对的勇气和思考。但也也有始终不变的东西,比如子女亲情,比如龙应台年轻的心态,就像个女生,穿着白球鞋,阔腿裤,对一切事物仍然保持着好奇。
本书有一个特色。就是在各章节穿插历史背景下父母亲人的各种经历描述,通过小人物的遭遇反映大时代,让读者从不同的维度对某一些历史的细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显然这样的设计是花了心思的,也看到了龙应台《大江大河》的影子。
特别喜欢文中母子之间的对话与相处。在看《亲爱的安德烈》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母子关系是让人羡慕的。在这本书里,也看到了安德烈和菲利普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的思考,看到了他们和父母的相处,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整本书看下来,前半部分看的很激动,的确有种龙应台强势归来的感受。到了后半部分就有些疲倦,大概是有些地方讲述的角度总是在重复,都在表达珍惜当下、直面生死的感悟,也可能是我还年轻,对生死感知的不够。感觉有时候也会刻意打造一些文艺抒情的词藻,来表达同样的主题,显得空洞洞的。
总之对于陪伴了我整个青春的龙应台,一定还是要打五星的。
天长地久是龙应台陪伴母亲期间的新作。这里面穿插着战争,有时候除了说明人生来是苦的,还说明什么呢,没想清楚,读战争时读到人在渺小时的极端和勇敢还是有感触的。
这次跟大叔一起出差又要告一段落了,收到了信任赞誉,同时有激烈的争吵。他对我的悉心指导永远感激在心。但今天读到带龙应台到美国读书的恩人还是觉得我要的更多,不仅局限于此。
昨天跟孩童一般玩耍嬉戏,有几个时刻世界顿时安静了。我在思考要什么。写作累了,依偎着妈妈,在大街上咖啡屋,公园里老姐妹读书,聊天,浓妆艳抹,花枝招展,跟儿子的女朋友吃醋都是我要的生活。
事业是我想要的,出差是我想要的,孩子是我想要的,最近大叔跟我谈了太多需要面对的客观,解在哪里呢?天长地久里面讲三个星期就可以栽植一个花园果园,创造一个写作环境和陪伴母亲的去处,这对我来说简直比天堂梦幻。这是创造,是将心中的春天再现在生活中。除了财力,更需要想象和心思。
大叔的生活虽好,不适合我。龙应台所写的在美国没钱时去咖啡馆蹭暖气适合我。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再好也无益。
这八天学到的另一个自己是不开放的思维固执。还有就是创作需要环境,像我这样容易抑郁的人应该在窗明几净,温暖的环境中延年益寿。
看完龙应台的新书《天长地久》,让我想起年少时老爸跟我讲的关于“天高地厚”的话,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老爸干完农活一起回家走在田间的路上,老爸跟我“常言道天高地厚,你知道什么比天高,什么比地厚吗?”
我当时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自然茫然不知。随即老爸跟我讲“父母恩情比天高,夫妻情谊比地厚”,当时记得了这句话,也大致理解其含义,从此以后就觉得要孝顺才能报答比天高的父母之恩。
龙应台的天长地久是讲亲情的父母儿女之情,我的理解是指父母儿女亲情之爱是天长地久的,是永远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有很大篇幅去理解她父母生活的历史社会环境,理解的他们的人生和生活,设身处地的为母亲想作为儿女应该如何陪伴母亲,愧疚于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也有讲她本人和自己儿子的母子之情。
摘一段很喜欢的:
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为什么我就是没想到要把你这个女人看做一个也渴望看电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电话说“闷”的女朋友?
很多年以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我多半自以为豪情万丈地回说,“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但是现在,如果你问我是否后悔过什么,有的,美君,我有两件事。
亲情在龙应台的笔下不仅有朴实却触动人心的真挚情感的感染力,也有穿透岁月的历史厚重感。
【《天长地久》读书笔记5篇】相关文章:
7.天长地久歌词
8.友谊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