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4篇

时间:2021-08-31

  《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对话”的,为什么对话对学习是最重要的呢?因为它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4篇

  篇一:《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

  《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对话”与“倾听”的,对话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

  书中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个东西?”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的话,孩子对世界有一种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学习的潜力。我们老师要重视与儿童的对话,倾听儿童的想法,注意对话的技巧。

  教师与儿童的对话是为了拓宽儿童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考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师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儿童对话之间的区别,也是“封闭式”谈话和“开放式”谈话的区别。与儿童对话之前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要带给儿童什么?对话之后想想我们进行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

  另外除了师幼对话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当儿童拥有机会和同伴交谈的时候,他们会发生非常丰富的社会性学习。有时可听孩子们一本正经的聊着天感觉非常有趣,他们有的是是从大人的谈话中得到的消息,也可能是在电视、电脑里听到的。

  在对话中,孩子们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他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引出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乐意在对话中分享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会倾听自己,他们的想法对朋友来说是重要的。这也是另一种培养孩子倾听的好方法,我们在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倾听习惯的养成。

  篇二:《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

  我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一书,这一着作要求教师仔细思考与审视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我们知道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就成为幼儿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儿童可以获得依赖、信任、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源泉。教师的倾听与支持有助于儿童获得积极地自我价值感与情绪情感。

  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技能与技巧。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不是一个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被灌输知识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理解新信息或新经验的更为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幼儿应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没错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挂在嘴边,可是我们仍会把理论当成是学习的目标,让幼儿掌握所谓的“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会为自己所提的问题设定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孩子回答的不是,那么就会让孩子继续回答直到满意为止或者是稍微改变之后再提问。更有甚至老师会终止了他的回答或忽略掉这个孩子的回答。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比较沮丧,表现欲望减弱,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就是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就像《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中说的,“孩子的语言正处于发展之中,或许他们的母语与自己所在的学习环境中的主流语言不一样。”所以,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理解,耐心去解读。在第六章解读对话中,作者说:“孩子的对话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挖掘。比如,对话是否揭示了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儿童是以一种有趣的还是出乎意料的方式把新旧观点联系起来?对话是否表露了儿童对新概念或观点的一些困惑呢?”是啊,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朦胧的,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是有限的,而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又是那么丰富,成人的理解与孩子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总之,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空间,多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孩子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篇三:《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

  在一种对话文化中,教师的谈话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培养其独立性和学习能力。在这些环境中,教师谈话是为了拓宽儿童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观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育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与”儿童之间对话的区别。

  那种知识为了找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师谈话被称为“封闭式”谈话,这种谈话无法发现儿童关于话题的丰富图式。例如,当组织区域阅读的时候,教师和儿童的“封闭式”对话内容也许会这样:

  T:这是谁?

  S:长颈鹿。

  T:长颈鹿有什么特点?

  S:长长的脖子。

  T:还有呢?

  S:一块一块的花纹。

  这样的谈话没有试图去发现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另一种教师在谈话中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和评论来引出更多的信息。在同样的情境下,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开放式”对话内容也许会是这样:

  T:你看到了什么?

  S:一只长颈鹿在草地上。

  T:它可能在做什么呢?

  S:它一个人太孤单了,想找朋友一起玩。

  T:它会找谁一起玩呢?

  S:松鼠、小兔子好多好多的小动物。

  T:是吗?它们在一起会做什么呢?

  S:长颈鹿的长长脖子可以让小动物么坐滑滑梯,长颈鹿还可以用长长的脖子帮小动物们摘长得很高的果子。

  通过封闭式的提问,老师知道了幼儿可以说出一些长颈鹿的特征,如长长的脖子、块状的花纹。这对于教师而言也许是新的信息,有助于对幼儿的了解,但对于幼儿来讲,却是十分有限的。而第二个案例的对话有助于老师对幼儿作为学习者更广泛的了解,开放式问题发现了幼儿想象的能力、将先前知识运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篇四:《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说话会零散、混乱,所以我们在倾听幼儿讲话时,更要注意去倾听学生讲话时的思考和表达。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听孩子在说什么,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有什么经验?什么感受?”,要“会听”。

  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的悠悠路径。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倾听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必须的技能,是我们老师洞悉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心灵的有效途径;倾听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前提,是幼儿汲取知识的必经之路。幼儿园主要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特别是倾听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大地影响。读《老师,你在听吗?》,通过生动简要的实例,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倾听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社会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手中的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就是一个个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家长们认为,只要是正常的人,其听力是先天具备的,不必刻意去培养,读后感《《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但滑稽的是大人在乎听孩子的要求,孩子们却不重视孩子是否在听大人的要求,而一遇到孩子不专心倾听或插话时,总是大声训斥孩子使幼儿失去倾听的欲望、兴趣,变得不听、不爱听甚至不会听。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很多幼儿具有不良的倾听习惯。表现为:幼儿不能安静的倾听、随意插嘴、不能耐心的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不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爱插嘴;教师在上课提问时,有的幼儿只顾自己举手,想着自己的答案,没有听同伴回答;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表现自己而打断别人的话;还有的环顾四处或做小动作,心不在焉等等。因此,“学会倾听”成为了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